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教育传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武术进校园”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等方法,对梅山武术的教育传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梅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分支,忽视了在教育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研究梅山武术的文化内涵出发,对梅山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梅山武术进校园的教育传承策略,以期能够对不同地域的传统拳术进校园提供指南。
  关键词:武术进校园  梅山武术  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211-02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武术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体育总局的整体部署和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把“学校武术教育重点推进”作为武术事业发展目标之一。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又制定了《关于加强“武术六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一“进”就是“进校园”,通过武术进校园,不仅能够使青少年掌握武术健身知识,掌握一定的防身技能,练就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与武德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由此可见,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重要意义。
  梅山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存在、拓展,使学生在习武健体的同时,弘扬梅山硐蛮坚贞顽强的精神对于梅山文化及梅山武术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梅山武术的文化内涵出发,对梅山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梅山武术进校园的教育传承策略,以期能够对不同地方的传统拳术进校园提供指南。
  1  梅山武术文化内涵
  梅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神、气、意”三者有机结合,要求“气流丹田,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是梅山武术的精髓所在。在建国初期,梅山武术以“增強人民体质”而得到重视发展,发展过程中,梅山武术内在的原始形态逐渐埋没,所谓原始形态是指在梅山武术形成的过程中,梅山武术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战斗和生产,是以“打”的方式活跃于大众视野,梅山武术招式灵活多变,掌拳并用,拳击左右,腿劈上下,架猛势烈,生势并发,每个动作都是策手,技击中外露蚩尤拳善战之功,内藏强悍之劲,整套拳术环环相扣。绝招怪腿层出不穷。尤其在近身格斗过程中,招式的优势更加突出,所以技击性是梅山武术的核心,没有了技击性,梅山武术等同于“花拳绣腿”。在今天,真正能够把梅山武术的精髓掌握的拳师已寥寥无几,归根结底,梅山武术的技击性并非一朝一夕消失的,当下的传统拳种,如八极拳、形意拳、南拳等,真正实用且具有攻防含义的拳种已基本消失,留下来的无非是一层伪装的外壳。传统武术是由大大小小的地方拳种以及形式多样的特色拳种组成的,如这些拳种的本质特点消失,那传统武术也将走向灭亡,武术各界在大力推广武术的当下,应重视武术的本质问题.
  2  梅山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
  “喜欢武术、讨厌武术课”,这是学生对于武术进校园的另一个回答.重形式、而忽视了武术的基本属性,这是校园武术的现状。武术在校园里究竟怎样生存,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武术课,以及让学生接受到什么样的武术,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一味要求动作质量,而忽视动作本身的攻防含义,或者以大课间的形式练习武术,学生不光不会喜欢上它,反而会渐渐反感武术。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教育的功能是这样总结的“在传授传统知识方面,认为武术教育对传授哲学、道德、审美思想、军事思想、中医理论、宗教思想等有一定的作用;在体育方面,武术教育可以丰富体育知识、增加体育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体质、培养体育习惯;在其他方面,认为武术教育对培养自我意识、独立性、自强不息、自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这些功能,其他体育运动,如,三大球、田径、游泳等体育项目几乎都能包括,意味着武术的教育功能是可以被其他项目所代替的,就像中国的武术为什么会“入奥失败”,因为现代武术的诸多项目被其他国家一些形式差异不大并且开展很成熟的项目所代替,因此现代武术的多数项目在国际上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学校武术同样面临这种尴尬的境地。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性,虽然武术也具有健身、休闲等功能,但如果缺少了攻防技击这一特征,武术必将黯然失色,也必将被其他体育项目所取代,学生喜欢武术是因为喜欢武术里的你攻我守、你进我退的攻防技击性,把梅山武术的攻防技击意识推广到校园武术里,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3  梅山武术进校园的教育传承策略
  3.1 传承武术本真、注重梅山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
  时代变迁以及社会需要形成了武术多元化发展,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保留武术最真实的历史文化形态,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梅山武术本身就是新化地区本土的传统格斗技能,从原始的格斗技能转变到如今的精神享受,梅山武术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甚至有些套路和器械由于动作凶猛、手段毒辣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许许多多的传统武术套路同样也都面临过类似情况,有些拳种由于还具有健身及休闲价值而存在着,有些已经消失的无踪迹。梅山武术随着时代变迁其功能和价值的倾向性将削弱武术的本质特征攻防技击性,如今逐渐失去了梅山武术存在的本质属性。中国传统武术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具有丰富的攻防技击体系,涵盖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哲学、美学等传统文化元素。从古老的战争打斗技能通过时间的提炼和沉淀演变到今天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但攻防技击的本质属性不能丢,以格斗为核心的宗旨不可改变。武术进校园的过程中,不能只进“形”,而忽视“神”,不能只学动作,而忽视动作的攻防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充斥着东方元素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概,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不能只按西方文化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殊不知别人正觊觎你的东西已久,武术申奥运已久,迟迟未被选中,并不是武术做的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差异性,难道武术改良的更高、更快、更强后就会被接纳,未必,反而武术的本质被改的面目全非,泱泱大国,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格斗技术像武术这样拳种庞大,技法丰富的,从青少年开始锻炼,通过武术进校园的开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3.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梅山武术教程
  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通过走访调查及文献整理过程中发现,关于梅山武术的书籍、文献、录像寥寥无几,有些资料过于片面,没有系统的对梅山武术做深入研究,推进梅山武术进校园,依靠技术的传授不足以达到对梅山武术内涵和文化的传承,要通过书籍的传授才能达到教育传承的效果,建立系统的梅山武术教程,对梅山武术的内涵、拳谱、名人典故以及梅山武术的技法特点等做成丰富的文字资料,这对于梅山武术的教育传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青少年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武德、尊师重道以及爱国教育的培养,技术讲解并不能完全对动作本身的技法特点以及蕴含的文化做深入解析,甚至会导致学生不了解攻防含义的情况下失去学习的兴趣,每个教练对每个动作的理解方式和理解程度各有不同,在传授过程中也会以自身的心得来熏陶学生,这样也就衍生出了一个动作多个特点的现象。由于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农耕文化特色,在所使用的武器中,很多是劳动和生活的工具,比如板凳、饭桌、耙、齐眉棍、石锁、铁尺等,这就更加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达到对这些器械的认识。青少年处于心智发育期,对事物的理解有所迟缓,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课程的系统性原则,对少儿来说,可以以图画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其建立对武术的热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可适当把理论知识由浅到深进行教授。梅山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教材作指引,以规范的技术做支撑,才能使梅山武术更好地凸显出自身魅力。
  4  结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充斥着东方元素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概。梅山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独特的技法特点和攻防技击性,在“武术进校园”背景下,梅山武术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价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梅山武术教材体系。以传承武术本真为核心、注重梅山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在武术进校园的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为不同地方的特色拳种进校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小美,周之華.武术套路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纪贤凡.新中国60年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江苏: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1.
  [3] 姜霞,黄繁.地方武术进校园探究—以陕西传统红拳进校园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8(9):41.
  [4] 许亚丽,韩衍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7):61-63.
  [5] 唐翠.从需要的角度看“武术进校园”[D].湖南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