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淑凤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它有力地挑战了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专制,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可走进课堂仔细观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1.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同学“唰”地把头聚在一起,满教室都是“嗡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因为分工不明确还没有进入正题。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2.发言的学生以“我认为……”、“我想……”类似的句子阐述自己观点,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只是为了走形式。
  3.老师“一言堂”现象己基本消失,随之又出现了优生“一言堂”的不良现象。小组学习都围绕着优生转,优生唱主角,其余学生演配角,而那些后进生们更成了旁听者。
  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组建合作小组是基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进行合理的分组尤其重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都应有好、中、差学生,实力要相当。然后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体现优势互补。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但这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这样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
  二、激发合作欲望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1.巧妙设计合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这样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讲《长方体的认识》时,学习完“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后,我出示这样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图,想一想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经过独立思考后,有的同学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同学可以讨论讨论,大家一起想一想。同学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
  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时适宜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时,通过人民币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等例子,老师在黑板上板演三个算式:0.3=0.30=0.300,0.7=0.70=0.700、2.8=2.80=2.800。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你也能写出几个和它们相类似的算式吗?在小组里说说这几个数之间为什么可以画等号?(2)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为什么?(3)你能用语言把你的发现描述出来吗?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总等待别人的帮助。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每个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别人;学困生也有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觉得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助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保证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的任何讨论交流、探究思考,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人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合作交流,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可能有想法的正面交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的过程,这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体验情感的过程。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