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实\简\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四字追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兆玉
摘 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着重从其“活、实、简、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活、实、简、美”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使小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在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语文教学切忌急功近利,要讲究“活、实、简、美”。
1.追求课堂教学的“活”
1.1活化课堂气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总是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在他的课堂上,无论是学习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感觉进入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仿佛如沐春风,享有精神的愉悦之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思考通过何种形式调动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针对“非典”已距离当前学生距有一定时间的情况,在具体教学时积极引入一定的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组“非典”时期人们的生活图片,然后播放一段医务工作者辛勤工作的录像。在此情境中,教师激情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让我们重温那段难忘的经历,认识那些令人尊敬的白衣战士!”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唤醒了学生的旧知,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激起了他们对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同时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2灵活教材处理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活化处理,对教材中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解和突破、经典习题的选择、切入口的确定等都应在吃透大纲、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灵活掌握。
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能力,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深藏心底的求知欲望。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将“以读为本”作为主线贯穿全文始终,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情感。(1)让朗读与悟情融为一体。为了使学生的朗读富有感情,于永正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谈初读感受,从而让其初步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2)让心情与感受“写在脸上”。为了使学生深入体悟朗读情感,于永正老师又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这种心情和感受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如此可谓有“声”有“色”,真正将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落到了实处。(3)教师激情示范朗读。此时,于永正老师通过“以情激情”,提升学生的“以读悟情”。
2.追求课堂教学的“实”
语文学者高林生先生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称赞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认为“从心所欲”指其课堂教学的“活”――出神入化,收发由心;“不逾矩”即指课堂教学的“实”。如果说“活”是形式,是手段,那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得“实”。
2.1教学基本功要实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 “三字一话”要扎实过关,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要不断提高,要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为全方位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条件。
2.2扎实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升,主要靠扎扎实实的语言能力训练和切切实实的语文感悟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求知获能技能相统一作为训练的目标体系,将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扎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3.追求课堂教学的“简”
“大道至简”。简单是使教学走向真实、丰满的有效策略。然而,我发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照顾学生学习的个性行为,对文本过度支解,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丢失了课文的“纲”。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方面的整合与简化,才能有效避免教学中繁琐复杂、叠床架屋式的分析,实现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整体把握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编排体系,按照“整体―部分―整体”教学原则,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例:一位老师教学《夹竹桃》一文时,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思路,紧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一中心句,从“韧性”、“幻想”两大方面设计具体教学问题。如,(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等等。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照顾了学生学习的个性行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板块教学”的思想,起到了“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的教学实效。
4.追求课堂教学的“美”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语文教学过程是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感人、育人的过程。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追求语文课堂的美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语言美、形体美,以及课堂所创设的意境美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美学的眼光善待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之中美的因素,尽可能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升华,从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总之,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长期追求语文课堂的“活、实、简、美”,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琼.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N].四川民族教育报,2001.
[2]王秀虹.树立语文教学的立体意识 [N].教育信息报,2003.
[3]高新生.有效教学从何处下手 [J].教书育人,2005,(36).
[4]陈玉太.语文教学要五美[N].教师报,2007.
[5]缪宇虹.有效教学让课堂充满精彩 [J].小学教学参考,200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