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文化输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东华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认为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建设,所以文化输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输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知识文化的输入和交际文化的输入,而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引入和介绍,忽略了社会交际文化方面的输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只重文化学习不重交际应用的结果,这将不利于语言学习的最终实际效果。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知识文化 交际文化
  
  一、前言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极其广泛的。鉴于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所以必须进行取舍。
  二、知识文化输入
  知识文化指的是人们正常交际时不会用到的一些文化知识。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出来的人在进行交际的时候,知识文化对词语、语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如英语中的普通名词white birch(白桦树),那种关于white birch的一般常识,诸如品种、用途、生长特点、分布情况等均属知识文化范畴。一般说来,每个词都有“知识文化”成分,但交际双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学英语的人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不会用英语交际,也不至于使他们无法在外族文化中生存下去。例如,你不会因不知道weeping willow(垂柳),white poplar(白杨),spring wheat(春小麦)等知识,而不能用英语交际,也不至于无法在英语国家生存下去。
  话语类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双方是谁,是儿童还是成人。儿童和成人学习者的话语类型不同。成人要应对话题,交流需要强,更能促使谈话继续。课堂下的输入和互动是正规教学环境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
  三、交际文化输入
  交际文化是指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普通的文化模式。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常常会因缺乏交际文化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或交际不能融洽。例如lily的知识文化是“百合(花)”,在不同背景下进行交际时不会有什么误解。但在英美人眼里,lily还意味着“something compared to a lily in purity,delicacy,whiteness”(洁白的东西,纯洁的人;(美俚)女人腔的男子(复数);象征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徽)。又如,英美人见面打招呼,习惯说一声“How are you doing?”,我们每天见几次面,似乎没有必要每次见面都说“你好”。与英美人打交道,我们不能照搬我们的文化习惯用“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或“Where are you doing?”,前者会令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后者会使英美人感到你有爱管闲事的嫌疑。
  交际文化包含的内容。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们的语言行为。交际文化是某一文化领域里人们普遍的文化适应能力,它包含着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根据交际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包括称谓、问候、致谢、祝愿、道贺、赞辞、询问、请求、抱歉、购物、问路、禁忌等。
  非言语交际:人们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交际工具决不仅限于语言,还要依赖许多非语言符号,身势语就是其中的非语言符号之一。身势语是一种下意识的非言语行为,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化输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前面谈到了课堂教学中文化输入的一些相关理论和举例,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当中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就从教学法的层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1.改革派教学法。这类教学法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和强化训练而形成语言对客观的直接联系,强调模仿、重复、强化等手段。该种教学法非常适用于知识文化的讲授和学习,缺点在于学生往往没有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
  2.直接法。在外语教学界发动了教学改革运动,直接法应运而生。它的含义就是不用母语,不用翻译,而是直接用目的语教学。
  3.听说法。听说法是反对语法―翻译法的另一种方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听说法应运而生,它的教学特点是:新课内容以会话形式展开;语言结构按序排列、依次教学;句型结构反复操练;语法教学用归纳法进行类推解释。
  4.全身反应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教学原则是先有充分的理解性能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
  5.折衷法。折衷法可以说是典型的混合法,即把其他教学法中的某些原则不加变化地凑合在一起。而所谓“综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是在全面认识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把某些教学法中的某些理论和原则抽出来,按一定的优化组合规则搭配起来,并注入新鲜的成分,生成一种带新质的方法和体系。
  通过简单的介绍和总结,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方法落后素材单一缺乏创新,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有效地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步调节奏处于一致,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解决的办法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在国外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点,采用丰富的语言素材资料,尽量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两种不同文化的同时学习外语,从而让学生在既能掌握新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日常的生活和社会交流。
  五、结语
  语言最终还是一门工具,它并不是一门学问,应用才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或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应当重视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基础,交际文化是重点。知识文化主要通过概况课本来介绍,交际文化主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来进行。本文介绍了文化输入的概念,分析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文化输入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各种课堂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最终能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55-78.
  [2]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41-66.
  [3]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33-66.
  [4]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12-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