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泽林
摘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构建一个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小心呵护,因为“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发展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宽松的研讨氛围,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借助案例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题)。刚才,朱军向我请教一道题目,我想请同学们来一起完成这道题:(出示错应用题例) 凤山中心小学六年级有145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余下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教师鼓励学生解这道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部分学生表现茫然,坐着不动。)
师:同学们怎么不做啊?
生1:老师,这道题没法做啊。
生2:老师,你可能把这道题目记错了。
生3:可能是朱军把题目抄错了。
生4:老师教育我们做题时要小心,朱军怎么还把题目抄错呢?真是太粗心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难怪好多同学坐着不动,那这道题是没法做了?
生1:有办法,只要加一个条件。
生2:这朱军太粗心了,浪费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生3:这样也好,它可以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一点才好。
生4:我想,可能是老师有意出这样的错题考我们的。
师:(微笑)不管是谁的错,做事还是要细心的好,那么,这道题按刚才生1说的,只要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了,你们大家说行吗?
生:(齐答)行。
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1:只要加上一个“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可以了。
生2:加上“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能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但这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3:如果知道“六年级有几个班,平均每班有几人”,就能通过两步计算,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了。
师:同学们,刚才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说明你们都善于思考,但哪一种方法更符合题目的要求呢?
生4:因为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我赞成生3的意见。
师:你们认为所加条件的数据,我倒清楚,“六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可以解答了吗?如果可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这道题先补充完整,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认真思考,有的试着口头编题,有的同桌讨论,互相交流,个个兴趣盎然。)
师:谁来把这道题补充完整?
(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老师见生1欲举又止,并用鼓励的目光看了看生1,他鼓起勇气举起了手。)
生1:凤山中心小学六年级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其中有145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余下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师:生1把这道题补充得很完整,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二、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转化。这则案例对我有三点启发。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这种思维才算是真正的启动。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到有疑要问,有话要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养成想问、要说、好思的良好习惯。
2.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运用得当,能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自信;运用失当,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时,既怕同学笑话,又怕老师批评,心理压力很大。这时,教师不能指责学生,否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以面子,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说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是新时期课改的要求。首先,这节课上,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思考,发表看法和想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提供的数学信息来自学生的生活(不完整题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易于解决。这样就巩固和提高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在辨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品尝成功的喜悦;最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出现类似于以上错误题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种信息源,把日常见到的,并且是学生易错的问题,通过题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在质疑、发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启动心灵,受到震动,得到教育。这样不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能融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的研讨氛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驰骋,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自然地喷发,要求学生口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宽容,真诚地帮助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