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春玲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从而塑造新的教学课堂,就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意义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阅读就必定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计划中所占课时最多,教师付出的精力最大,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很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1.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多方面的丰富
  小学生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取知识:一是直接获取,即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取知识,形成经验;二是间接获取,即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古典名著、报刊杂志等文字阅读材料获取知识。书本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保存和传递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在人类演变中对推进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博古通今,明道穷理,获取大量知识。所以,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间接知识。
  2.使小学生的智力从深层次上得到发展
  阅读能使人增长知识,变得聪明。从心理学角度讲,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小学生在阅读书籍获取信息时,需要感觉和知觉的参与;对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和提取等活动需要记忆的参与;理解读物内容时,需要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的参与。阅读之后,小学生形成的思想、看法、见解是阅读的创造成果。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智力能得到发展。
  3.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多角度得到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文道统一的规律,在对小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教师还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幸福观、审美观等。语文新课标对九年义务教育之下的学生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此,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如《草原》、《春潮》等。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默默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4.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精神的基础
  这个精神基础,首先表现在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增长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还会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后,阅读教学是在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有了这个精神基础和构架,他们在未来就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二、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改变阅读教学观念
  过去的阅读教学只是把教材当作学习语文知识的教科书。一套教材就是一棵知识树,一篇课文里往往有若干个知识点,语文课文因知识点的分布而存在,它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是语文知识,而现代语文教学观则认为,语文知识只是阅读的工具。所以教师要消除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
  2.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就要具有设计合理问题,熟练驾御问题与巧妙地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获知的喜悦,从而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主动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准确把握价值引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都对人文性和工具性提出了恰当的要求:三个学段的要求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新课标教材都是以专题形式组织单元,思想主题明确,但是训练序列不够明确,造成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把握不准,从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要辩证认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系,消除“非此即彼”的认识误区,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确定认知目标及文章主旨,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该训练时就训练,做到优化而非淡化。另一方面,在文本语言解读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主体验和独特感受,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敏锐的感悟,及时给予引导。发现错误的引导纠正,模糊的引导澄清;做到该否定时就否定,不能含糊其辞,要给学生明确的说法,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孩子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个性张扬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4.强调写作的作用
  写作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对新学的字、词、成语等的运用,对文章结构的布局等。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更愿意主动读书,不论课本上的和课外的,并且读书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读写结合,以写带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工作重点。为此,教师平时可要求学生做如下一些事情: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每天写一篇日记;让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这些工作会鼓励和刺激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而学生通过动手,则会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多角度地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孙伟霞,严增晓.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读与写杂志,2009.10.
  [2]庄敏.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反思.才智,2008.18.
  [3]刘中慧.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科教文汇,2009.5(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