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彩实践作业,彰显人文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圣莲

  摘 要: 本文作者主要针对思想品德课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多种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体验者、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成功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作业 实践 生活 能力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巩固和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结果也是教师调整后续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知识本位”的影响,思想品德课作业内容拘泥于教材,缺乏生活内容的融入;形式单一陈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目标上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格格不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作业应运而生,它立足于课内外实际,注重课堂与生活联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从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断碰撞中成长。
  一、设计调查体验型作业,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体验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调查体验性作业的设计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教材与现实的交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感悟人生,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亲历调查、内化知识,提高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如:在学习粤教版九年级《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时,课前我就布置了调查体验型作业:(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庭吃、穿、住、用、行方面有什么变化?(2)调查家庭和邻居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的生活用品在什么商店购买的?(3)调查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在什么单位工作?单位的从业人数有多少?纳税情况怎样?(4)家庭和主要的亲戚有哪些主要的收入来源?(5)这些收入来源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什么联系?开始上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派一代表发言。在交流、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非常踊跃,普遍有话可说。本来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调查,学生体会到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的经济制度为每个人提供了发展才能的舞台,体会到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理解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这次调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所生活的社会的热爱,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设计考察探究型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究、推理、判断、选择,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考察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设计作业,拨动思维之弦,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家乡出现了“卖橘难”问题,村口、路边到处是烂橘子,散发着难闻的酸臭。学生家的收入明显受到影响,有的甚至陷入了困境。在课堂中,我就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为什么我们家乡的橘子销售那么困难,而黄岩的蜜桔卖得那么好?我们销售橘子用的都是福建芦柑的箱子,你觉得这会产生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柑橘是家乡的传统农产品,如何让它重新焕发青春?对烂橘子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好办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自己家乡实际进行考察访问,写一篇《家乡柑橘滞销的原因以及摆脱困境的对策》的调查报告。由于与自己的生活直接联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行动起来自主地参与到调查探究的过程中去。有的找自己的父母、乡亲进行个别访谈,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到水果店直接采访老板与顾客,最后写成小论文。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我们这里的农民太保守,被动坐等老板来收橘子,不够积极主动,应该通过网络宣传家乡的橘子,也可以在‘淘宝网’、‘农产品信息网’发布自己的销售信息与联络方法。”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利用农家乐的机会,发展观光旅游,让大城市里的人亲身采摘橘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有的说:“我们应该创办果汁加工厂,对柑橘进行深加工,这样不仅利润高,也不愁柑橘卖不出去。”还有的说:“我们不应该假冒别人的品牌,一方面违法,一方面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太不值得了!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考察探究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是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情感的升华。
  三、设计成果展示型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现代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八种不同的智能,人们各项智能的发展并不平衡,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弱势项目,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多元智能特点。这就要求教学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课前或者课后作业,把学生的成果贴在班级宣传栏、墙报里展示或者在课堂直接展示,这些成果展示型的作业主要有:讲故事、角色扮演、辩论、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图片展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艺、表现自己优势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的探索中体验成功。对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要客观积极地反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不能够仅仅简单地看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以及他情感的体验是否积极,看他的进步情况,注重评价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实践性作业的乐趣。同时,对于学生克服困难的努力与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如:布置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的作业。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搜集反映改革开放历程的歌曲,有的搜集老照片、反映成就的图片……同学们还将搜集的资料自主创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有小论文、演讲稿、实物图片展示、手抄报……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而且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任务,都能够完成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总之,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作业,要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生活实践成为滋润学生生命的甘露,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