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多媒体激发数学课堂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丽

  摘要: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各方面差异,有的记忆力强,但理解力弱;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但逻辑推理能力弱等,因此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益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缩小因为个体能力差异带来的学习水平差异。本文作者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点切入,阐述了如何找准时机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课堂活力激发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传递的社会,多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现代教师的教育教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我已从教14年有余,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比较熟练,从教学中也获取了一些成功的体验。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学习是一种认知,而认知是一种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儿童智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儿童智能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但也存在有些儿童聪明过人,而有些儿童智能发展比较迟缓的情况,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与接收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几乎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这种现象。个体智力上的差异不能改变,教师的艰巨任务就是如何让这种差异变小。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担心学生学得不好。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会感兴趣,尤其是具体而又形象的事物。而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相比其他学科,稍显枯燥无趣。所以,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辅助教学,形象具体,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引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在开课之时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就本节课内容创设一种情境。比如,在上分数与小数混合加减法之前,为了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我用课件播放了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位农夫准备了21个同样大小的油壶去油坊装油。他把其中的7个壶装满了,还有7壶分别装了半壶油,最后还剩下7个空壶。他的大儿子说:“我们兄弟三人平分这些油吧。”二儿子说:“对!每人分的油要一样多,而且壶也要一样多。”小儿子说:“那么我来动手分吧。”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分吗?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对于这样的题,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题目看完,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小声讨论,在纸上记录推算。大约过了五分钟,学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分法,我将他们的方法分成两类板书:一类通过倒油的方式分,一类不用倒油直接分。我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在这些分法中,找出大家认为最好的,最后全班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类好。由此,我提出:“数学学习要讲究方法,一般我们寻求的都是简便的方法,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计算中,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新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每道题他们都在尽量寻求最简方法,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化成小数计算简便,有时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有时不用转化利用运算定律简便。若有一道题出现不同的意见,大家都会一块进行讨论比较,看看哪种方法要好些。
  
  二、课中提趣,保持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
  
  好的开始,只是成功了一半。有研究表明,10―12岁儿童能够聚精会神地注意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如何保持学生在整个课堂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就应该不时地刺激一下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保持兴趣。如,我在上体积的复习课时播放了一个动画片: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黑兔布置新家,去小熊木匠那儿定做橱柜,付了同样的钱,各自选了样式,小白兔选的正方体形状的,小黑兔选的长方体形状的。过了几天,他们高高兴兴把橱搬回家,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橱里,可是小黑兔比小白兔放的东西要少。小黑兔不高兴了,去找小熊,说“我们付的同样的钱,为什么我的橱比小白兔要小?这不公平。”小熊哈哈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各小组马上进入热烈的讨论阶段。直到下课,学生都完全沉浸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三、课后激趣,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自学能力不强,一般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就不知作何安排。有时候,我上完新课,会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练习,培养优秀生的自学能力。如:学完体积的计算后,我拿出一块不规则的小石头,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办法计量一下这块小石头的体积呢?通过前面体积的认识的学习,学生领悟到了转化的思想,知道将石头放入水杯中,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头的体积。这时,课件出现世界各地人们生活的图片,接着汇聚在一个球体上,然后是一段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情景,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你有什么办法计量地球的体积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那希望大家课后想想办法,查查资料,看看如何测量地球的体积,好吗?”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后的这些活动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总而言之,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