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福锦

  摘要: 高职学生心理障碍既是学生个体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存在,造成学生行为的偏差,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当前,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剧,使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高职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日益严峻。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通过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当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深刻剖析,切实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
  
  一、高职学生的基本状况及心理特点概述
  
  由于高职院校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与基础教育和传统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高职学生也就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9―22岁之间,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理能力不强、自卑心理重等问题。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笔者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测试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SCL―90,对357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存在轻度和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占21.26%;高职学生存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等显著问题。对结果进行深度分析还发现,高职学生心理特征还表现在自律能力差;动荡性,叛逆明显;成人感突出,但身心发展不平衡;成就事业信心不强,缺乏学习动机等方面。
  
  二、高职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分析及成因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理和心理往往是不稳定的,同时高职生竞争压力加剧,再加上在中学阶段心理问题一直以来都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一)学习方面。
  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再加上原有基础相对薄弱,精神压力就会进一步增大,逐渐形成对学习的忧虑和恐慌,产生厌学心理,主要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式不科学;学习自信心不够强等。
  (二)生活方面。
  高职学生90%年龄都在19―22岁之间,且多数学生第一次走出家门到异地求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感到茫然,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感到不知所措。调查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人群;一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到位,不能科学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家庭经济差距客观存在,自然产生自卑感。
  (三)人际交往方面。
  多种事实证明,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分别是过高地看待自己,孤芳自赏;过低地估价自己,不愿与他人来往。
  (四)品行与人格方面。
  高职学生整体具有朝气蓬勃、追求上进的心理特征,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在品行方面表现出不和谐的音符,人格存在不健全的因素较普教学生和其他大学生群体更明显。
  
  三、高职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品行与人格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是家庭、教育、社会、网络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为了使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得到迅速疏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实,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学习意识,积极开展生涯教育。
  高职学生在学习目标、方式和信心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些问题。
  一方面,积极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研究性学习、动手活动学习和小课题研究学习等形式,这些学习方式的采用对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并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涯教育,实现学习过程动态管理。
  “生涯教育”一词,是马兰博士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它已成为国外广泛实施的一种活动过程与咨询方式。生涯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对高职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在校学习及人生发展指明方向,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生涯教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设定奋斗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科学管理时间;自我评估与调整;建立自我激励机制。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具有信心和热情。
  (二)迅速适应环境改变,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和睦相处的环境,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首先,打造团结、和睦的班级体;其次,营造温馨的宿舍文化氛围;再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其次,改变自我,适应环境。
  当环境改变了,个体也应该迅速调整自己,主动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自己。学生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学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关心自己,做到生活自理。
  再次,承认家庭差距,提高心理素质。
  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同学之间在生活水平上有差距是很正常的。家庭贫寒的学生要接受现实,而不应该在生活上盲目攀比,甚至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
  (三)强化交往礼仪教育,打造和谐人际环境。
  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进行交往礼仪教育,提高社交礼仪技巧。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人际交往,营造和谐人际环境。
  (四)提升个体素质修养,开展心理健康宣传。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个体素质修养。
  高职学生在品行和人格方面存在不足,可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加强从学生日常生活、娱乐、消费、审美、择业等方面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牵引作用,多给他们以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他们的品行修养,健全人格。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学生对心理学抱有神秘感,渴望获得心理学知识,对高职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规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心理学辅导。
  第三,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提高心理疏导技巧。
  学校应该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来校做学术讲座,对高职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提高学生的心理疏导技巧,提高教师做学生心理工作的能力。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橱窗等校园载体宣传心理常识;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小报”评比,激发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寓教于乐。
  第四,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个体心理咨询水平。
  实践证明解决心理障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学校应在人力、物力上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聘请具有心理学常识的专业人才负责具体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幼群.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23卷,(4):56.
  [2]张涵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前沿,2007,(1):86.
  [3]王东英.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下):1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