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海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真谛。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被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我在此就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些体会。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形成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设计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到三轮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把它们的轮子改变为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分别模拟它们一路颠簸的情形。这时学生个个捧腹大笑,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圆的轮子不会颠簸,而其他形状的轮子会摇摆不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车轮”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探求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会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勤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教师应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去观察,规律让学生去发现,学具让学生去操作,算理让学生去讲述,思路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推导,难点让学生去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参与形式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以往常常是教师直接演示周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这个方法,用公式去套去算。这样学生虽然知道了计算方法,但没有亲自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乏自身对知识的感悟、体验的过程,因此不可能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运动场走一圈,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及计算周长的结果。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2+宽×2”,还有的是“(长+宽)×2”,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去探究,这样可使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学会如何探寻解题的途径,获取探索经验和一些终身有用的数学能力,长此以往,为学习将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心启导,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有法可循,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就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通过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我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是顺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交流”,真正建立起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给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将学生从被动“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变为自觉主动地“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