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校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佟廷友
摘要: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高职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规范专业实践教学,走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为汽车服务市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维修技术人员。
关键词: 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 人才要求 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1.加强高技能汽车维修和应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汽车后市场”的需求。
汽车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汽车诊断、检测、养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同时要求汽车检测、维修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国内汽修行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比例极低,仅占20%,汽车维修一线工人中有68.5%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备能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到20%,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经营管理培训的仅有9.3%。汽车维修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汽车服务技能型人才。当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业务培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余万人,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正在加紧为汽车维修领域培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2.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人才。
2.1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具有对中高级轿车各总成、机构拆装、检修、调整、故障判断和排除的能力。汽车检测人员要具有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汽车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汽车进出厂与维修过程检验能力和对汽车维修机具与设备进行管理的能力。汽车商务人员要具有进行汽车及零配件管理和销售、车辆保险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2.2汽车维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汽车维修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检测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与检测、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检测、拆装、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汽车技术管理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测量与维修、运行材料知识;具备汽车技术管理知识,以及汽车拆装、调整、测量、维护、修理、故障诊断与检验技能。汽车商务人员要掌握汽车构造、性能、运行材料、零配件管理、营销知识及有关的金融、保险、法律的法规知识;具备汽车简单拆装、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技能、公关能力、谈判技巧。
2.3现代汽车新技术对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求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尤其是新款车型上市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要提前掌握新车的特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英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大量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的运用,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3.汽车新技术的应用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对专业建设的方向和课程设置重新定位和
调整。
3.1要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地位。
现代汽车技术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不仅用于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牵引力平衡的控制,而且广泛应用在车身与电器设备等方面,如空调、灯光、音响、座椅的位置调整与记忆、车窗玻璃升降、后视镜的调整和位置记忆、防盗等有关的控制中,在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载重汽车上,也采用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如为改善排放采用高压喷射和电控喷射技术、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排气循环技术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上问题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的问题。因此,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要根据汽车新技术应用的要求来制订,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
近年来,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车辆结构的更新及其维修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由于生产的实际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再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运输与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教学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规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时间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市场特点和变化趋势,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与教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办学机制。
4.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好职业资格的鉴定,提高学生的双证合格率。
目前国家将汽车维修专业列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因此要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和高等职业学校对人才技能培养目标,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大现代化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的投入是学生掌握汽车维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有效途径,规范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和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学校在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应严格贯彻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认证的新标准,以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方案与生产实践相一致,满足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技术专业要求学获取毕业证、汽车维修高级工等级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确保毕业生的双证率和证书的“含金量”,提高就业竞争力。
5.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联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直接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那么汽车维修厂、汽车服务“4S”店、汽车检测站等汽车维修企业就是学校合作的良好伙伴。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只有实行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才能办出活力、办出特色,才能持续发展。校企联合要求维修企业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培养,才能为高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汽车维修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地解决学校在设备和实习实验场所紧缺的困难,合理地应用社会资源,可保证学生实习和生产教学。
6.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区域和地区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的需求,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教学形式,进行按照项目、按照工序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高职应针对新车型上市,新技术出现的变化,紧密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和销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模式等方面加快汽车维修和应用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汽车后市场”提供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