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芳芳
摘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经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远离和冷漠。教师与其他的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正确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轻装前进。
关键词: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调查 现状 成因 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1]。美国学者Maslach在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失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2]。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经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远离和冷漠,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心理反应[3]。
(一)情绪衰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反映出负面、消极的心境和态度,畏惧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的态度。
(二)失去个性化。这个阶段一般表现为教师减少或断绝与学生的联系。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给学生评定较低级别,甚至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都是教师性格解体、失去个性化的标志。
(三)低个人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觉得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不再努力了。
教师一旦经历这三个方面的过程,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的“习得性无助”。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考不出好成绩,一些不明智的家长便将其归罪于教师,认为教师没有尽心尽责;学生之间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到位,也会招致家长的斥责……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为教师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也是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承认的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就会陷于倦怠。
由此不难看出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主我与客我的严重分离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英国的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3]。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职业群体。特别是现代社会,应激事件多、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大,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身心耗竭状态。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我对河源市东源县12所中学211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1)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河源市东源县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较高,其中情感衰竭程度偏高,非人性化中等,降低个人成就感较低;(2)教师个人因素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诸如是否任班主任、职称评定、执教年级、执教学校地域这四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年龄、教龄、教育背景、执教学校类别、奖励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参加学术会议情况这八个方面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教师的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高于女教师;31至40岁、教龄在10至15年之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受均高于其他组的教师;拥有高学位的教师和高中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任职于重点中学的教师比普通中学教师有更高的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优秀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于骨干教师和未曾获过奖的教师,而未曾获过奖的教师的低个人成就感和非人性化程度最高;在学术成就上,发表过论文和参加过各种形式研讨会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都显著偏高。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农村中学教师中是存在的。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县有45名教师放弃了教师职业,而选择了其它工作;有34名教师调到城市中小学去任教。上述农村小学教师流失数据说明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
(一)经济待遇低。
我国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目前我国教师的实际收入仍比其它需求同等能力的行业的收入低得多,导致教师心理失衡,觉得从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职业,降低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而在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与城市中学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尤其是在补贴、奖金与福利待遇方面,远不如城市的学校。
(二)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中学经济基础比较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最为突出的是教学设备落后与办公设备不足,有些较为偏僻的中学甚至没有像样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同时,农村普通中学社会知名度低,受到的关注比较少,聘请到的大多是整体素质不高的教师,久而久之,必将导致该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差,因而学校获得上级拨款的机会与社会各界的捐赠、赞助很少,教师的福利待遇、奖金等也不丰厚,不仅对教师没有吸引力,而且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缺乏发展空间。
人才发展是需要环境的,不但需要科研经费、实验室配备等物质环境,而且需要职业培训、个人发展、同行水平等软环境。一些农村中学的学校领导缺乏明确而合理的人才规划,人才引进后重使用、轻培养,没有给他们造就终身学习的机会,而对于有很好潜质的人才不培养、不敢培养,怕他们流失,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此外,农村中学信息很封闭,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好的学校交流,也没有专家给予指导,大家都生活在几本书里,发展空间很小。
(四)人事管理制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人事配备结构不合理。不少农村中学优秀教师缺乏,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拔尖教师匮乏;教学型教师过剩而科研型教师奇缺;学校师资力量与专业调整不相符,师资学科布局不合理,比如学外语的去教数学,学物理的去教体育;一些公共基础课的教师数量不足,经常是一两个教师担负全校的公共课教学,工作超负荷,等等。这种学生多、教师少,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导致教师忙于教学任务而疏忽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没上去还累垮了身体。
2.学校里“死管”与“放任”现象同在。有些校长喜欢权力支配和硬性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习惯于强制性、命令性;在教学管理方面,规定了严格的程序与规则,强求标准化;在管理方式上,检查、评估与量化管理过多、过滥。这种管理缺少人文关怀,把教师当成了只靠组织制度、经济奖惩就能调动的“机械人”、“经济人”,使教师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作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服从状态,身心疲惫,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才能。相反,有的学校则管理松散,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督导机制,对教师懒散、工作不负责、我行我素等不规范行为,学校不及时纠正,任由事态发展。
3.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学校里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人事分配制度近乎平均,教师只要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论做得好还是差,得到的是同样报酬,这种“大锅饭”的管理降低了学校教师的努力程度和满意程度。
此外,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还受个性、家庭压力、学生家长、师资力量和生源条件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农村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如何克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也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渴望求助,渴望支持,渴望得到心理咨询。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领导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何让教师告别倦怠,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一)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
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把自己看成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人才能具有平常心,把自己看成平常人,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不会由于学生的不服从而大动肝火,就不会看上级脸色而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教师做一个平常人,便能够坦诚地自我暴露,进行适宜的宣泄,而不必费心地伪装自己。教师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牢记要善待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能起作用。其次,上司和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最后,教师要突出生活的主题,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做好工作上,要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既然做了教师,就要做一个胜任而愉快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教书育人,热心研究。教师要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使校长放心,自己安心,学生欢迎,家长满意。教师在工作中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这是教师心理成熟的标志。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应激源的改变,这是告别倦怠的根本。
1.认识自我。教师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教师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因此,教师只有从自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环境,才能把变化视为正常的事,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2.寻求积极的应付(coping)方式[4]。应付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人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1)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鼓起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每个人可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教师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如:“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走过去就是个天。”“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会为你做些什么,你只有靠自己。”
(2)学会适应的策略。听过NBC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查理・琼斯故事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应激,能积极应付、迅捷灵活地作出反应,必然会在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它会让你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但它会帮助你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应激事件和压力面前,教师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让自己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并积极地投入到变化之中,这样才不致于感觉受到极大的伤害。应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随着应激而改变,这是适应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要改变,那就行动吧。教师运用心理策略来影响心理状态,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告别倦怠。而对已经出现的,通过医院排查病理上找不到任何异常的身体不适,教师应该主动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早防范,尽早治疗。
五、结语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自身、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教训让我们看到其危害远大于庸医误诊所造成的伤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解决其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衷心期待有关部门切实关心教师的困难和需要,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压力,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端正心态,逐步挖掘自身潜力,从大局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创建和谐社会首先从个人做起,愿广大教师早日告别职业倦怠,重塑美好师者形象。
参考文献:
[1]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1):81-84.
[2]Leiter,M.P.&Maslach,C.Banishing Burnout:Six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Work[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5.
[3]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
[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山东:华夏出版社,1998:108-111.
[5]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16.
[6]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执点:教师职业倦怠.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2,7,(3):82-85.
[7]Farber,B.A.Crisis in Education: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San Francisco,CA:Jossey Bass,1991.
[8]Kathleen,M.Bailey,Andy Curtis & David Nunan.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