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智凤
摘要: 本文主要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强化自主学习的动机;提供适当的教学学具,引导自主探索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供学具
一、联系生活,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作为情景或题材,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认识0》时,我先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并扮演0自我介绍道:“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说:“0。”“对,我的名字叫0,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呢?”学生一下子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给吸引住了,个个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了兴趣,都争着想回答问题。我趁热打铁,接着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都有哪些意思呢?”这样就顺利地揭示了要学习的“0的认识”。显然,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是可以亲近的,是可以学会的,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强化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要把激情、微笑、信任、宽容带进课堂,以充满情趣的开始语、引导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清晰地意识到数学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时,意识到数学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价值时,便会形成一种有力的动机,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富有情趣的、富于挑战性的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竞选玩具柜、学习用品等4个柜台的营业员,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尝试欲望。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小商店”场景,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其中学习挑选物品,学习取币、找币,学会与别人交流。因此,他们不仅是在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是在学习怎样生活。教师让学生与生活零距离,体验数学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其以更加积极亢奋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出示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1角面额的人民币各5张,并提问:小红想买一个57元8角布娃娃,利用我给出的钱,你准备怎样帮她付钱?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讨论了,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大约10分钟后,学生手都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提高了解决人民币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趣味情境
卢梭认为:“要把孩子看作孩子。”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为让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教师的教学就要适应儿童的特点按照儿童内在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认识0》时,我先出示主题图,并根据主题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星期天一大早,白兔家的4姐妹结伴去采蘑菇。来到目的地后,老大、老二、老三都勤快地动起手来,麻利地采起来了,可老四却想:反正还早呢,我先玩一会儿。过了一段时间,老大、老二、老三采好了,准备回家了。这下老四急了,耷拉着脑袋说:“唉!我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下次我再也不贪玩了。”充满趣味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于是趁热打铁说:“小朋友能用一个数表示每只小白兔的蘑菇的个数吗?”我以此情境开始了0的教学。
三、提供学具,引导自主探索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多让学生利用小棒、圆片等各种生动的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在亲自获取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步地展开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课前让学生在家里收集壳子,如:薯片筒,八宝粥罐,各种纸制药盒、食品盒、化装品盒,各种球等。在课开始时,我在4张桌子上分别放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并提问:“你带的物体和老师哪张桌子上的是一类的,你能放一放吗?”学生很快就放好了,而且正确率很高。接着,我逐个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从外观到手感,从搭到滚,学生学得兴致浓厚。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体验、自主感受的机会,并在这种机会中都能通过自主探索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结束时,我拿出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辨认:“这是什么物体?”由于前面对各物体的认识都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比较扎实,一眼就辨认出它是一个长方体。
因此,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具可以成功地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发现知识的机会,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地获得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