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春荣

  摘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诱发学生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是通向创新的翅膀,它比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但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作基础,而丰富的表象又要在大量接触并观察客观事物中才能形成。
  (一)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想象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许多人写文章,都喜欢采用“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我们的教材中,这类例子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就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大江保卫战》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的感人事迹啊!”我让学生思考:还会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呢?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那些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很高。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受到了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如《真情的回报》这课最后一句是:“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我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呢?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向学生推荐好的文章、书籍、电视剧,等使学生不断吸收大量的信息,获得丰富的表象储备。
  
  二、鼓励求异,挖掘创新潜能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因此,鼓励求异,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求异思维,即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或从不同思维方向提出多个可能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善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求异思维,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不人云亦云,而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假话、套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图再现情景,而且要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中的音。由于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因此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和依托,就可展开想象、激发、创新。如教《望月》一课,当学生为“我”和小外甥背有关月亮的诗拍手称绝时,我问:你是否还会背有关其他东西的诗,学生智慧火花迸发:有关山水的诗,有关花草的诗,有关写鸟的诗,等等。学生凭借聪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除了凭借课文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相关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改革教学评价,点燃创新火花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就要求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老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以向每个学生发三面小旗帜,分别是红、黄、绿旗,红旗代表反对;黄旗代表基本赞成,但有补充;绿旗代表无意见,让学生用举旗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中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休憩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兴国等.创造性思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6,(1).
  [2]金马.创新智慧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VOL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