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明松 沈湘黔
摘要: 本文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索和改革,认为双语教学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推行学生主题报告及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的经验总结对在高校推广和改进专业课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语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用外语进行科学研究和人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教育部从2001年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今后我国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要求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正是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国际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信息,更好地为今后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打下基础。双语教学除了能使我国学生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亦是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华留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的需要。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很多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效率的提高无一例外地涉及材料技术的革新进步;而在环保节能方面,LED节能灯的推广使用正是缘于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在材料专业尤其是从专业基础课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可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此阶段学生已修完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已达到四、六级。笔者将结合从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为例,针对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半外型、混合型和全外型[1]。半外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讲授以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并行;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授课采用外文与中文交叉讲解来进行;全外型所用教材为原版外文教材,课堂讲授所使用语言全部为外语。可以看出,半外型模式适合专业及外语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全外型模式要求学生对外语及所学专业皆有较深的通透领悟能力,混合型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及外语能力要求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模式,主要的原则是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前提,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自行选择,即根据课程章节的难易、内容的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制订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宜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采用全外型教学,而对理论性较强且例证较多的章节宜采用混合型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原子间结合键”一节时,因其内容较为简单且基础课程里有所重复,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课堂讲授再到作业布置全程使用英语;在讲解“固体中的缺陷”一节时,因涉及缺陷的理论模型、例证,以及缺陷的显微镜观测等较深内容,在使用英文讲解难点时一般辅以中文补充。但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必须贯彻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根本,以提高外语水平为辅助的指导思想[2]。实践证明,灵活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传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注意既要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有更多收获,又要让英语水平略差的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本末倒置,牺牲专业课来弥补英语的不足。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教材,我们选用的是William D.Callister,Jr编著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ifth Edition,John Wiley&Sons,影印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此书是一本经典的美国高校教科书,行文优美,通俗易懂。阅读该教材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有利于让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了解表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当然,课堂讲授内容不应止于教材,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难点,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其它教材或专业网站中的优秀案例。此外,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我们还提供一些中文参考教材(如冯端等所编的《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以便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
二、双语教学实践策略
与使用母语教学相类似,双语课堂教学应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授法,而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法、讨论法等进行交叉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点应在双语教学中引起充分重视。
1.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我国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表现为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差,而在我们的师资队伍中除部分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外,亦存在类似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呈现于英文多媒体课件之中,可有效避免因教师发音不准或学生听力水平不够所引起的知识接受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包括可穿插丰富的案例画面,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还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2.推行学生主题报告。纵观我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等。在我们的大学课堂里,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我观点的情形亦较少见。而欧美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印巴等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韩国本科教育中,学生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的课堂发表,即十到十五分钟的随堂小报告)。授课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些国家的学生较我国同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更强。因此,我们将学生的主题报告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对双语教学我们采取小班授课,学生总数在50名左右,每次课给出30分钟的时间由两名学生各作十分钟的主题报告。报告主题可由教师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选择一些研究热点或基本物理理论,提前两个星期将主题词通知相关学生(如学生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亦可以自由选题)。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准备英文PPT讲稿。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作报告,英文口语较差的学生在使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时可用中文进行讨论分析。报告结束后,师生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加以总结。教学效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此外,学生收集发表的资料很可能是教师所不曾深入了解的,因而使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新和扩展,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准备讲解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掌握了学习方法,达到了高校教学的目的。可喜的是,让学生上讲台这一教学方法已得到了国内某些高校的重视并付诸实施[3]。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关于网络教学平台,其类似于学校为在校注册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免费邮箱。除了电子邮件功能外,也具有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缴费查询等功能。当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开通这些网上服务,比如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可通过教务处网站个人用户查询,而缴费查询则通过财务处网站查询。笔者认为打破校内各网站间的划分,如上集成这些功能将更方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通过校内信箱查看所选课程时,即可下载任课教师提前挂在网站上的课件、报告主题及时间安排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专题的英文专业网站、国外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等,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视角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前沿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教学和科研动态。目前,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网络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有效地扩展教学时空,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得到了我校专家的充分肯定,2006-2007、2007-2008年度的学生评教分数分别为93.6和93.7。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此,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以期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超平,顾成华.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95-98.
[2]张林娜,周琦,贺连娟,臧树俊,何兰芝.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科技信息,2009,1:187.
[3]陈卓,陈红荣,欧少端.高校专业双语教学思考与实践.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30-131.
本文得到江苏大学双语教学教改项目(JGZ2007002)的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