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应用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为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工程导论  地方应用型高校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c)-0178-02
  Abstract: The major problems of teaching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local applied Colleg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mprov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cultur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are the valuabl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study can provide lessons for teaching revolu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Local applied College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volution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入门课,该课程的教学导向、知识内容、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知识量大,学时有限,学生不够重视,教材知识更新慢等问题,是环境工程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应用前景的工程学科之一,是肇庆学院申硕工程重点培育学科。工程教育的素质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环境工程教学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师资力量几方面进行[1]。近年来,我校着力做好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是关注重点之一。本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期通过这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促进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知,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潜能,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实现高校转型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1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系《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32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教学内容量大,教学方法难以优化。作为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引导课程,内容上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学科知识,《环境工程导论》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量大,课时却只有32个学时,污染治理工艺和技术较难理解,全面深入地讲解每个章节困难,难以深入讲解,而宽泛的教学模式,可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脱离实践应用,课堂缺乏活力,学习积极性低下等一系列负效应。
  (2)教学设置重理论,缺实践。目前本课程只有理论学时,学生在经过大一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迫切希望能够尽早学有所用,作为开设最早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仍然全是理论讲解,教学方法单一,环境治理工艺部分理解困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2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通过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环节教学;从教师“教”的教学理念出发,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调研和总结同类院校教育理念和成果,同时结合本校的专业实际,总结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课时内容多、知识面广、课时有限的特点,在课程讲解上主要针对水体、大气、土壤、固废和噪音五部分作为重点讲解,突出原理,对于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部分则以案例和讨论教学为主。廖晓斌等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理论联系实际[2]。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事件进行知识拓展,如针对大气污染的“阅兵蓝”网络热点环境问题。以专题形式导入课程,分析当前热点环境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加强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热点问题导入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以理论的应用为导向和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意义有所认识,从而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和职业理想,能学以致用并付诸实践。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补充平面化教学的不足[3],特别是对危险环境问题和事故处理以及大规模环境工艺技术的介绍等,可以立体直观地让学生接受复杂难懂的知识点。
  (2)课程考核多样化、细节化。以往该课程多为考查课,常规的考核方法多为“考勤+试卷考试成绩”或“试卷考试+期末论文”的考核方式,简单的考核不能合理的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并细化,建议考核方式为“总成绩 = 平时成绩(20%)+专题汇报(20%)+專题论文(20%)+期末考试(40%)”,以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课程的能力。
  (3)拓展知识获取途径,多平台获取最新环保知识。环境工程专业是交叉学科,教材的编写很难做到所有学科的专家都参与,几乎每本教材都存在部分章节不够深入和新颖的问题。辅导教材的合理利用能很好地补充主教材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最新知识。同时,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手段获取最新环保知识,鼓励学生对专业的科学问题阅读文献,学习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和技术,并以专题论文的完成度为考核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能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  结语
  对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以符合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作为具有引领学生进行环境工程领域的导论课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为此,需充分利用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如虚拟仿真技术的课堂演示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实用型环保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256-260.
  [2] 廖晓斌,马红芳,苑宝玲.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42-43.
  [3] 杨海林,范子红,马入华.VR技术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2):181-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