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物理》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之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建花
摘要: 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状况出发,具体从教材的组织建设、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来探索新时代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大学物理》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
近两年我从事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明显感觉到《大学物理》这门课程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且与生产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我现就教材建设和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谈谈一些看法。
1.依据学生和专业特点,作好教材建设
1.1注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材的“繁、难、艰、深、全”弊端,向“宽泛、实用、新知”层面转变。具体做法:弱化理论推导,对有此能力的学生鼓励其课后自主推导学习,培养推理能力;降低习题难度,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初步应用;补充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上升至应用层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以致用。
1.2做好与专业的衔接。
为了与专业衔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做好与各专业的调研工作,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向,从物理知识的相关性入手,改变以往物理课程教学的逻辑主线,重新对《大学物理》的各章节知识点加以梳理,在物理课教材建设上采用“横向模块+纵向模块”的形式。横向模块即共用基础平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作为一名大专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纵向模块即专业模块,主要是通过各典型事例、情境模拟等教学形式,将学科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2.在教学方面做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2.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在《大学物理》的第一次绪论课上,教师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经验、成绩的考评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不同之处。
2.2新授时先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
基于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课时往往相对较少,因此,每次课的教学容量都比较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已习惯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慢节奏和少容量,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教学,往往不能适应,极大地挫伤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2.3研究中学教材,由中学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应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而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如中学学过恒力做功的情况,那么变力做功如何计算呢?电流周围有磁场,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究竟与这电流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复习中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大学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大学物理知识。
3.开设相应物理实验
高职院校设有不同的系科和专业,如机电类、纺织类、化工类、信息类、农林类、医学类、建筑类等,各科目都有很大区别。那么作为《大学物理》这一公共基础课,教师就必须重视物理实验的开设,让学生从实验中初步培养相应素养和能力。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实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寻找和验证物理定律等,都只有依靠实验。物理实验不仅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工作极其重要,对于物理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如电子工程、光信息技术都以物理学为基础;在化学中,从光谱分析到量子化学、从放射性测量到激光分离同位素,也无一不是物理学的应用;近代生命科学更是离不开物理学,DNA的双螺旋结构就是美国遗传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共同建立并为X射线衍射所证实,而对DNA的操纵、切割、重组也都需要实验物理学家的帮助;在医学中,从X射线透视、B超诊断、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到各种理疗手段,包括放射性治疗、激光治疗、γ刀等都是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正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而这种渗透与实验是密切相关的。显然,实验正是连接物理基础理论与其他应用学科的桥梁。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才能顺利地把物理原理应用到其他学科而产生质的飞跃。
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在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实验的原理、各类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实验的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实验结果的表述方法及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等。基本方法包括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确定实验的思路与方案,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仪器,如何减少各类误差,以及如何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来获得通常难以获得的结果,等等。基本技能包括各种调节与测试技术、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查阅文献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并不是为了建立新概念、发现新规律,而是从中学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相互配合,学生能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创新精神。这些都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4.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而开设实验对物理学的知识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有些《大学物理》中的知识较为抽象,且实验的要求相应较高或现象很难做出,如“光的干涉”,在讲解两束相干光在空间的叠加规律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形式来展示在空间的传播和相遇叠加的这一过程,从而让抽象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强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的选材上,我们应本着“需用、实用”的原则:“需用”是指知识点确实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帮助学生分解难点,逐步突破;“实用”是指依据教学要求、学生的状况、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进行课件素材的选取和设计。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必须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教学、运用板书板画教学,并做好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使物理课的教学生动有趣。
现代教育强调基础课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特别强调课程内容要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发展性、实践性、时代性,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大学物理》的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也要积极以此为准绳,努力将物理课程建设物理教学改革推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报南.物理与STS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