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桂平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提高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和动作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室变成学生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个单元时,教师课前可把教室桌椅重新摆放,围成四个大组,从而扮成四个商店:clothes shop,snack bar,fruit shop和toy shop,让学生把自己所带的物品放在合适的商店中,上课时学生拿着规定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活学活用,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引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首先,教师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要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动物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从网上下载这些动物生活图片,采用自制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声音相结合,生动形象的画面、真实的动物叫声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教“At a PE Lesson”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真人演示、出示自己拍摄做操的照片、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进行操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学习“Buying Fruits”这一内容时,笔者避免了传统的讲解式,而采用设计去水果园这个场景,自然引出认识水果、买水果的过程。师生示范后,笔者提出问题:你将如何购买水果?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教师总结。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编购买水果的对话。在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并运用英语。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列为目标之一,因为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同时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呢?首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3.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出英语板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组织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以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学生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