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 维
摘要: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本文对教师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一、引言
高中化学是继初中化学学习后学生继续深造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这一时期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对其了解的深度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与初中化学课程相比,高中化学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明显的加强,从描述性知识逐步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的趋势明显,知识的复杂度与综合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它在能力上要求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有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学习紧迫感、缺乏学习兴趣、过分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很差。针对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笔者在此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科学阅读方法;其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其自学能力的根本。实践证明,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就不能对化学含义和概念很好地理解,也就不会使用相关的教材与参考资料,进而缺乏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因此,这类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在课后通过阅读教材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使课堂教学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能使学生课后的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类比推理法加强教学效果
在化学元素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如经常采用类比推理法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比较O和Cl的非金属性的教学中,笔者把它们分别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对比:H2和Cl2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就能反应,发生爆炸,而H2和O2则要通过点燃,因而Cl的非金属性要强于O。教师也可以将O与Cl同一变价金属反应,比如与铁反应,氯气与铁可生成FeCl3,其中Fe离子呈正三价,而氧气与铁反应得到的是Fe3O4,价态要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非金属元素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来推出其非金属性,若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密切结合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一些教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而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导致学生实际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化学定律和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大量实验的反复验证。在高中教育时期,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要求学生对课本要求的实验进行实践并加以掌握,而且应要求学生选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概念、掌握规律、检验假想、开拓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比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进行讲解理论知识之前进行一个实验:取少许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铁溶液或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有沉淀产生,学生会对此现象产生好奇,因而使其思维得到活跃,产生极高的探究欲望。除了课上实验外,教师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了原电池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对其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制作一个简易的原电池,从而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指导学生创造意识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学科由于理论性强、概念多、较抽象,因而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觉得单调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它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对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掌握与记忆,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大量的视听信息,可以把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仿真模拟。教师利用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除了要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外,还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继.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09,(4):47.
[2]陈晓光.解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9,(19):223-224.
[3]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40-41.
[4]王志艳.类比与科学发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5:32-38.
[5]曹敏惠.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