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再宇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孕育了千千万万礼贤之士。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学生犯罪事件,让我陷入了困惑,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部分青少年因为生活上享受,精神上空虚无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缺少孝心,行为上粗俗放任。重庆的小丽把十包老鼠药放入母亲爱吃的芝麻糊中并细心搅匀,就这样断送母亲的生命;一些学生合伙抢劫、盗窃,一言不和,拔刀相见……如此严峻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一个学生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全面发展?因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语文课堂上能否渗透德育,能否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呢?我进行了一番尝试。
  
  一、深入研究教材,精挑细选,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美德材料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好好进行挖掘,古为今用。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人性的真、善、美展开的。如孔子《论语》中的“仁者爱”,“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恭俭让”。《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样优秀的,朗朗上口的行为规范应让学生进行大量背诵,熟记在心,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进行背诵时,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或厌倦情绪,我在语文课上,特地讲一些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升华了精神境界,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德育渗透
  
  (一)表情朗读,细心品味。
  每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总是声情并茂,语言生动优美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教学时我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跟着配乐表情朗读,用心品味,充分感受美;从语言文字表达入手,感受作品内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心中升起自豪感。
  
  (二)展开联想,引入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创造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心摆进情境中去,入其境而知其情。如教《泰坦尼克号》一文时借助录像、幻灯等方式,再现当面临生死关头时,众生百态:有的人临危不惧,从容赴死;有的人舍身救人;有的人为了求生,害人害己,丑态百出……此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人应当怎样对待生命”。同学们因入其境而积极发言,各种思想冲击在一起,终使健康道德感情得到升华,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中得到德育熏陶。
  
  (三)养成写“修身日记”的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将其身边之事写成日记,这叫“修身日记”。教师应让学生将其疑惑、其烦恼倾诉于日记中;或让学生对其一天所为,三省其身,进行自我批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当堂朗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学生。记得有一位同学曾写过一篇名为《捡纸》的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他远远发现教室门口有张废纸,有两位同学熟视无睹地走了过去,而他经过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把纸捡起来送到不远处的垃圾箱。但他很困惑,因为不知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蠢事。第二天,我在班上当众读了其日记,并组织同学们讨论这位同学的做法对还是错,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每个人都应像他一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此后,我发现班级的卫生有了明显好转。
  
  (四)改变枯燥的说道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既能发展学生特点,培养个性品质,又是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渠道。因此,我精心设计和有计划组织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比如确立一个德育主题,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伟人故事,并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口才。又如利用节日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父亲节和母亲节可让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或为父母写一段感谢语回去念给父母听……让他们学会感恩。道德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积善成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改善学习环境,陶冶健康的审美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在教室里贴一些著名的人物图片,张贴格言警句,体现真、善、美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无声的滋润;在教室后墙上出版学习园地,由学生自主设计版面,把他们自己的得意之作――工整的书法,栩栩如生的绘画,动人心扉的文章一一展现,并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每期之星。这样做既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才能,又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又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育人者必先自育,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平常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以高尚的言行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如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老师在平常上课、交谈中就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美好心灵。老师弯腰捡起一片废纸,一截粉笔,随手关住龙头……一个浅浅的微笑和一个简单的点头,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着一个人的美德。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能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会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