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哲

  摘要: 本文针对英语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如:语言知识问题、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阅读过程中的监控作用问题、阅读量和阅读技能问题及阅读的整体教学问题等,具体论述了相关的阅读提高策略:如课前预习策略、课堂讲解策略、课堂提问和讨论策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策略等,旨在通过研究这些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及水平。
  关键词: 英语阅读 关键问题策略研究
  
  现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阅读理解不单单是处理文字符号的解码过程,还是阅读者的“概念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指阅读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语篇分析能力)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构成了“理解三角”。
  “理解三角”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发挥阅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理解三角”和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开展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语言知识问题
  语言知识指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知识的缺乏和不足会影响和阻碍阅读技能的发挥。英语阅读课历来有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交际能力两大任务。但是,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如果仅仅传授了语言知识就认为已完成了教学任务或将其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唯一内容会严重地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违背了阅读理解教学的指导思想。
  
  2.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阅读者的非直观信息中,非语言信息也是极重要的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有关阅读内容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效率。此外,中国文化和外国(异域)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引发了众多的跨文化交际的话题。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常会发生碰撞、扭曲和变形,“文化障碍论”由此而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所阅读的内容,减少理解的偏差,以达到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到的“移情”(empathy)的境界。
  
  3.阅读过程中的监控作用问题
  学生对通过视觉得到的语言符号信息加工的过程首先受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制约和控制。也就是说,阅读过程中的要求和目标起了“过滤屏障”的作用。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设置完全取决于教师。由此可见,教师的控制和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语篇的意义,并增加语篇、段落的构建、句子结构、短语、词汇等方面的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隐性的或显性的)应十分明确;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指令应十分清楚。目标的设置和要求的提出应在学生参与活动之前而不是之后。
  
  4.阅读的整体教学问题
  一篇文章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或结构层次中词、句、段等方面的联系,还表现在深层结构或意图层次中所存在的一个语义中心。阅读中课文的整体教学不仅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梗概,而且指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又利用全文的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前预习策略
  对那些学生不熟悉的题材内容,可提前要求学生预习有关主题,而不是预习所学语篇的内容,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语篇的主题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熟悉度,免得教师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冗长的背景知识介绍,又可避免扼杀语篇的交际性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堂讲解策略
  现代学科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本质上具有三种功能:媒介功能、援助功能和指导功能。教授的第一个功能是发挥媒介功能。即扮演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媒介者的作用;教授的第二个功能是援助学习,即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习、合理地练习,也就是教师要以教材为媒介教会学生学习;教授的第三个功能是指导功能,这是教授活动最本质的功能。一堂课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主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发挥了以上三种功能,而不能单纯看师生活动时间的比例。换句话说,重要的是教师讲了什么,而不是他讲了多少。
  
  3.课堂提问和讨论策略
  提问可按目标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诱导学生根据标题、插图等对该语篇的语境、体裁框架、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等作出预测,为下面的推理奠定基础。读中提问集中在语篇和句法、词汇两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进行以篇章的推理,把握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体现方式,探究语篇意义。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4.阅读材料的选择策略
  (1)广泛性。教学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如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医学百科、动物、植物、语言、文学等;体裁多样可包括各种各样的描写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文学作品等。另外,还可适当选用一些诸如广告、说明、图表、图示、电报、会议记录等。
  (2)知识性。基础阶段的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阅读的目的不能只放在提高英文水平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主,兼顾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3)文学性。文学在我国英语阅读课堂上经历了由当然的主角到完全隐于幕后的戏剧性变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意蕴深刻、语言优美、引人向上。首先,文学作品为学习者提供了活的语言(language in use),即有一定的社会语境、有意义的上下文联系和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其次,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学习者可以从中得到对于目的语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可以移情予目的语文化并通过个人的丰富想象参与到该文化之中去;最后,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实用性。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既要考虑到当时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需求。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适当加入学生将来工作或生活中实用的阅读材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将来需要的一致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