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学伟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面对当今时代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富有独创精神,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社会的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势在必行。我在初中数学教学教改尝试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随着学习及思想的发展,兴趣有可能上升为志趣和志向,学习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推动学习进程。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和绩效的有力因素。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因此,我们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设置激励目标,运用激励语言,采用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乐学、爱学。
  2.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创新。
  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思考,逐步引入佳境。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时,我先复习小学学过的乘法2+2+2=2×3,2×3就是3个2相加,接着提出:2×(-3)是什么意思?不能说是-3个2相加,那么怎样理解呢?于是学生产生疑问,我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逐步诱导。前面已学过可用正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学有理数加法时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如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2米,即5+(-3)=2,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能在数轴上进行呢?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我也激发了学生去创新。
  3.自我展示。
  如:我在初三数学总复习课教学时,安排了“同学时间”这一环节,即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易错题、热点题、趣味题等。上课时,轮到出题的组,由组长组织本组讨论,选出经典题,派一名代表把题出示给其他五组学生讨论,答对的组得10分,周末全班总评。这样做,把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成学生喜欢、易接受的形式,同时也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想象,进一步激发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二、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方法。
  1.多角度思考。
  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解题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切割线定理》一节时,提出这样一道题:已知:BD为⊙O的直径,AC切⊙O于E,BD的延长线交AC于A,AC⊥BC于C,AC=4,BC=3,求AD的长。此题如运用几何方法解答,推理过程太繁琐,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这样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教学时,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比如:在复习几何图形找规律题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矩形纸,有几条直线平分它的面积?直线有什么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题,我组织他们动手画图找特点。学生得出结论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是一个不规则图形,要平分它的面积,怎样作直线呢?”“通过前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启发?”……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我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将实物以照片、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比如:为了加深对乘方的理解,我采用生物中细胞分裂的实例,用细胞分裂图来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每个细胞每次分裂2个,2个又分裂为4个,如此下去就构成了2,4,8,……这样一组数,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方面一点一滴做起。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在教学中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