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萍

  随着对新《纲要》的深入学习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渗透《纲要》的理念,在反思和纠正自身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句话的意义。教师们对幼儿园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环境的价值迅速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也深切地感到环境对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力虽然是隐形的,但它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到幼儿成长的生命中。
  《纲要》中所指的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幼儿同伴群体、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师的态度,以及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等。现在我就其中的“我园墙饰与幼儿的互动”谈谈我们园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及想法,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活才能支持幼儿内部的学习过程。因为环境与幼儿始终是共存的,幼儿既可依赖环境,又可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他们成长的质量。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激活环境,才能利用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环境才能“说话”。
  我园在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正在不断地被克服,墙面环境的创设也不像以前那样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之上。而今,墙面环境无论在内容来源还是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老师与幼儿间、家长间的互动与交流;墙面环境的创设在班与班之间,从内容上、形式上、空间安排上更加突出班级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
  
  一、主题环境
  
  这是以主题为线索而开展起来的环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育主题开展的需要与幼儿、家庭共同创设的与主题相关的墙饰。主题墙饰是我园墙饰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从幼儿的学习经验出发,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与墙饰的互动,进而与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
  我园班级主题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进程可以用三部曲来形容。
  1.一部曲――班级主题墙饰的创设由“对内创设到对外开放”
  环境创设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如同幼儿的身心随时在改变一样,环境也会在幼儿的心智变化中改变。这就要求环境的创设要有弹性,教师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使主题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例如,我园各班的主题墙饰本来是在班级内,根据主题内容老师和幼儿及家长们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幼儿作品的汇编。当教师与孩子们把创设的主题墙饰内容不断丰富起来后,孩子们的开心和成就感也不断高涨起来,他们不但自己喜欢在墙饰前驻足,而且对同伴、别的班级的好朋友介绍。胆大的孩子在家长到园时,拉着家长到班级里来看,这样欣赏主题墙饰的家长越来越多,而家长总是既一边推托说:“家长不让进活动室。”又一边伸长了脖子,渴望看到自己孩子的成就。环境是教育之魂,家长也是其中的主人。我们在关注与幼儿的互动、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却忽视了教育成果与家长的分享。于是我们决定把主题墙饰由班级内搬到班级外的走廊内。这样就使主题墙饰的创设建立起了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大家在对主题墙饰的创设中、欣赏中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2.二部曲――班级主题墙饰的创设由“复制剪贴到风格迥异”
  在接受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实验以来,我园的环境创设生动、丰满了许多,教师们对新教材的使用、学习和资料积累也在不断地深入。我们制定了不同年龄班的多元主题资源盒,这就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准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老师们的依赖行为,她们对已有的主题墙饰资源进行“复制剪贴”,而忽视了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幼儿个体对主题墙饰创设的认识理解与设计安排,造成幼儿有的对主题墙饰满意,有的不赞同,有的态度平淡。孩子们对主题环境的态度和兴趣让老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幼儿与环境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身份。
  如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幼儿乐于互动的适宜环境呢?我们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让幼儿在与环境创设的互动中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领悟到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在分享基础上的再发现、再创造。这样,当再次使用主题资源时,老师首先把现有的主题资源呈现给幼儿,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询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你还会想到些什么?你还能怎样表现它们呢?”从而以新的主题“面貌”形成幼儿新的思维空间,来维持幼儿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三部曲――班级主题墙饰的创设由“个别面向全体”
  墙面环境的创设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美感。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要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行为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这是每个教师在最初的时候对墙面环境创设最为注重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选择幼儿的作品进行主题环境布置时,被选中的只是教师以绝对标准评价得出的个别幼儿的作品,而其他幼儿只能眨着渴望的双眼,眼里充满着对同伴的“羡慕”和对自己作品的“期待”。
  当我们多次细细地学习新《纲要》后,我们更深地思考着“什么是真正的以幼儿发展为本”。主题墙饰是幼儿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之一,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成果能被他人接受和认同,那是他们觉得自己最有价值的时候,也是一个最能激起下一个创造和充分展示其自我动机的时候。“我们与其把这些成果藏起来,不如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这是我们在研讨中,一位教师说的一句话。我们在使用和展示幼儿的作品时学会了去巧妙地“包装”幼儿的作品,通过对幼儿作品加一个边框、选用带有漂亮底色的画纸、缩小作品的范围等来达到一定的展示效果,也使这部分幼儿的作品更加生动、活跃,使孩子更具有创作表达的自信。
  
  二、非主题环境
  
  这一部分的墙饰是教师根据班级的特色或孩子年龄特点,以及当前幼儿所关注的、并需要了解的事情等来创设环境。
  1.班级特色与环境的融合
  深化班级特色与环境的融合,是我园环境创设不懈的追求。在我园十个班级中,班班都在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和教师特长的基础上做到有艺术特色的环境创设。例如咪咪中班的特色区――《有趣的扎染》。这是孩子们从多彩的艺术活动中自选的一种特色表现活动。在师幼、家园的互动中特色区域逐步充实,经历了扎染工艺的了解―扎染作品的欣赏―扎染工具的认识―扎染方法的掌握―尝试扎染―体验扎染―展示扎染作品等阶段;还有橙橙大班具有地域风情的贝艺坊、蓝蓝大班的巧手秀、红红中班的好玩的彩泥、苹果托班的我爱玩色,等等,可以看到这些最终都是班级特色与环境的融合。这种学习是一个渐进、主动的学习过程,这种效果在集体活动中是很难达到的,集体活动总有一个时间限制,而且每个孩子所需、所想有所不同,教师不可能从每个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整个集体活动,但班级的特色区域会存在一定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与环境互动,与他人交流。
  通过班级特色与环境创设的融合,我们发现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孩子们喜欢多途径地查询资料;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为此而感到自豪;愿意随时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解答。
  2.生成主题与环境的融合
  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引发出墙面环境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幼儿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环境创设的指引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衍生出环境创设的主题。
  在墙饰中,我们把孩子们特别关注的事件及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去关注、去了解。如中国人的骄傲“我国第一太空人杨利伟”,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报纸上、杂志上、网上收集了许多有关神州六号的图片、文字新闻、漫画等,活动后喜欢和朋友一起去看看、说说、讲讲。
  总之,环境对于幼儿来说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发展和教育的价值,是通过教师与幼儿在创设环境,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而我也始终认为:幼儿在创设教育环境,与环境的互动时,不能只追求一种视觉效应,而更要体现内在品质,从而最终实现我园环境教育与教育品牌的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