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三种有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丽娜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利用实验教学法
  
  1.实验导入新课法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我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我用易拉罐做“水流星”实验,学生都认为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我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法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我把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我在装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小金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3.实际与实验相结合法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应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记得牢。
  
  二、抓住契机诱导法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学生都没办法,我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顺利抽出了纸条。这使学生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在学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后,我提出疑问:如何获得平行光线?诱导学生探究获得平行光线的方法。然后我拿出几种实物,如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并说明这些仪器都是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和投影仪都是成放大的像,而照相机却成缩小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探究其规律应测量哪些物理量?从而诱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我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教师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使学生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