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乡土教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桂德兴
摘 要: 本文选择了两个教学情景,阐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以期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教育,体现“大教育”观念,拓宽教学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使学校、社会、自然三大教育资源交相辉映,突破时空限制,提供给学生更充足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思维空间和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 乡土教育 教学情景
竺可桢先生在“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提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道未知,自儿童日常所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知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条件,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周边的乡土文化正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正是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养料,然而,它却往往被作为执教者的我们所忽视。如果我们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渗透乡土教育,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
教学情景1:在讲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每年开春之季,在座的很多同学的父母又要考虑地里种什么农作物更好,你是否能为自己的父母出谋划策呢?在我们清流许多家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植水稻的做法对吗?
生:围绕着自己所关心熟知的农业生产展开思考。
师:一块土地究竟种植什么农作物较合理,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结合课本知识得出)主要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等。
师:评价一下在我们当地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合理吗?
生:思考方向为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等两方面。自然因素方面: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好暖喜湿短日照的水稻作物的生长;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和坡度较小的丘陵地带,土壤较肥沃,地形较平坦,水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市场较广阔,稻米是我县农民喜爱的主要食粮;劳动力较丰富;种植水稻的历史较悠久,种植水稻的经验较丰富等,从而得出在我们当地种植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是合理的。
师:父母每年老老实实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家地里种水稻的做法有何不好的地方?
生:赚不到钱。
师:这是为什么?
生:由农业的区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师:同学们知道田里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哪些呢?
生:我县大部分还是水稻,在县城郊区主要是蔬菜,在龙津镇的桥下村也有许多种甘蔗的,在嵩溪镇、里田乡有不少是种花卉的,在灵地镇一带有很多是种地瓜的,在赖坊乡有不少种花生、西瓜的,近年来在长校镇出现了一年能赚十几万的种烟大户等。
师:我县耕地有的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这是为什么?
生:从稻米、甘蔗、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分析,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和规模大小主要由市场决定。
师:如果你是一位农民将如何来发展农业?
生:(展开激烈地讨论得出)种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
【反思】:课后,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当好一名农民,如何种好一块地,如何发展农业,并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缺乏知识,种地只能因循守旧,难以脱贫致富,懂得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农业的发展,进而强化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许正是教学中应用了生活中的地理,才让学生在课堂上注重力集中,兴趣浓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社会,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启示】:1.教材再新。教材不可能把学生耳熟能详的、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都写进去,也不可能把各地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都写进去。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把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补充到课堂中来。
2.教师应该思考在地理堂上怎样教学更能吸引学生,通过怎样的地理素材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一种正确看待地理事物的观点教给学生,把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我认为乡土地理作为一种地理教学素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取之于学生身边同时又高于学生对它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灵活地应用它,就能让地理课具有自己的特色,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二
教学情景2:在讲必修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家庭经营、小农经营,生产效率不高。同学们畅想下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后我县农业生产将会怎样?
生:像美国现在一样,大型机械化生产,科技种田。
师: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一般适合在地广人稀的地方,而我县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地形起伏较大,并不适合全部使用大型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想想还有可能发展怎样的农业生产?
生:生态农业,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师:在我县将如何发展形成生态农业?
生:我县目前已经在有的村里进行了农田改造,以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养殖业如养猪、养鸡、养鸭、养羊、养牛、养鱼等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厂;积极兴建沼气池,如在大路口建一些,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师生共同小结:这样在一个村子里,就把农作物秸杆和食品加工产生的米糠、皮作为饲料送至饲养场,牲畜粪便和部分秸杆进入沼气池作为生活燃料。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至鱼塘养鱼,一部分送至农田和蔬菜大棚作为肥料,一部分沼渣经加工后又成为饲料,鱼塘的底泥又可作为农田、果园的肥料,形成了生态农业。
【反思】:假如老师没有结合我县实情大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学生就很难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有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教育,能够体现“大教育”观念,拓宽教学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使学校、社会、自然三大教育资源交相辉映,突破时空限制,提供给学生更充足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思维空间和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感。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2]任蔚.新课标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学,200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