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树立现代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向明

  一、课堂教学方法不当的主要表现
  
  1.一讲到底,满堂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如此,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教学也是这样。讲风太盛,是各科教学的通病,教师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教师认为,不讲似乎便对不起学生,没有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就是没有水平。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的埋怨,领导责难;我没有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到了你(学生)答不出,便是你的问题了。因此,课堂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讲得过多,讲得过细,则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消化的时间。难怪有学生向教师呼吁:“还我自读权,授我自读法,留我自读时。”有的课堂上虽有点缀性的提问,其目的也只是服务于讲,其本质仍然是“灌”。
  2.一练到底,满堂练。
  有的教师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单,上课发题单,讲课对答案。学生对这样的教学编了一个顺口溜:“不是灌,便是串(串讲),要不就是满堂练。”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白费时间,徒耗精力。
  3.一问到底,满堂问。
  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这一个问题问完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堂堂都是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岂能不低?
  4.一看到底,满堂看。
  因为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学生则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又不动手,开卷茫然,闭卷亦茫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5.一乱到底,满堂乱。
  有的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的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民主为借口,课堂纪律松弛,管理混乱,如“放羊”,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基本策略
  
  1.形成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中师生关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的民主氛围,让他们互相讨论,大胆发问,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假设、猜想、推理,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情商的作用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便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其实,师生关系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成人与儿童、长辈与晚辈,乃至兄姐与弟妹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徐特立说:要论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所要求的“模范人物”,显然是对教师修养的一种期盼,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而且能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2.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这种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小学课堂上的眼、言、神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构成不同的课堂气氛:
  集中型:瞳孔放大,目不转睛,屏息聆听。
  活跃型:目光有神,跃跃欲试,发言踊跃。
  疑惑型:眉头紧锁,窃窃私语,焦虑不安。
  顿悟型: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冲口而出。
  厌倦型:神色倦怠,昏昏欲睡,张口结舌。
  松散型:目光游移,交头接耳,松松垮垮。
  六种类型中,前四种为积极的课堂气氛,后两种为消极的课堂气氛。一堂课自始至终处于同一种状态是很少见的,如集中型可能向厌倦型转化。教师应随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使各种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合乎规律地交替出现,避免消极的课堂气氛。
  3.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动的、主动的发展。而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把重心放在“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补充与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