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化学演示实验,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忠远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其次以案例说明了如何改传统演示实验为化学魔术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最后总结了改进演示实验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演示实验 课堂趣味性 学生创新能力
1.引言
演示实验在化学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猜测能力、推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信任,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目标要求,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演示实验原本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化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化学教学中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说服力,调节课堂氛围的法宝。若化学教师在改进演示实验方面动些脑筋,把部分化学演示实验改成化学魔术实验,增加部分趣味实验,穿插于化学课堂教学之中,那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让严肃的课堂成为一场探索原理的魔术表演,教学效果非常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因教师对实验的改革创新而受到启发,以教师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教师自己不搞改革创新,只在口头号召学生改革创新的效果好得多,能起到真正的身教作用。我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说明,以供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的化学、生物、物理教师,以及小学科学课教师参考。
2.案例说明
案例一
在讲“氢气的制取及性质”时,我先引出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只见在氢气球下吊着标语,上面写着“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随着气球飞到天花板上,课题标语飘在教室里,此时教室一片欢呼,我适时引入“氢的密度”,学生便能掌握。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稍安勿躁,让我们自制的氢气炸弹作为本节课开始的礼炮吧!”点燃盛有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矿泉水瓶,立即发出巨大的爆鸣声,矿泉水瓶升空。用这两个化学魔术实验把学生兴趣从一个高潮带向另一高潮,这时学生困意已除,精神为之振奋,基本可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带着求知欲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比那种呆板地介绍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学完氢气的化学性质之后再去做验证性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爆鸣实验好得多。
案例二
我们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时,为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传统的做法是:在烧杯中放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矮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来说明。对于二氧化碳含量大时会使人致死,只作了些文字说明,不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若把这个实验改为在一个集气瓶中放上一只活的蚊子、蝴蝶、昆虫等小动物,再用另一瓶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在此集气瓶上,很快,小动物不动了,用此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含量高时会使人致死,有极大的说服力,会使学生记忆深刻。
案例三
在讲卤族元素时,先用毛笔蘸着淀粉溶液在白纸写好“第二节卤族元素”并贴在黑板上,当完成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和本节课引言后,我说:“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题请看黑板。”边讲话边用装有碘水的喷雾器对着白纸喷雾,白纸上立即显出蓝色的大字“第二节卤族元素”,接着请学生看化学魔术表演――滴水生烟。取半药匙碘片放在干燥的研钵中研细,加一药匙细铝粉,再重新混合均匀研磨好,然后把混合物放在一块石棉网上,再放到铁三角上,向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先会看到少量的烟,而后会看到大量紫红色的烟,非常美丽壮观,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等讲到碘的性质:淀粉遇碘变蓝,遇热升华时,学生基本知道了前面做的两个化学魔术的原理,对滴水生烟只需作些简单的解释:因为在常温下,碘与铝粉(或镁粉、锌粉)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但是,只要有少许水存在,水就能起到催化作用,反应就会立即发生,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一方面使水变成水蒸汽,与反应生成物碘化铝等形成烟雾,另一方面也使未作用完的碘受热升华,变成美丽的紫色蒸汽。学生不难明白。若按传统教学,在一支试管里加1―2毫升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无色溶液变蓝;在一支升华试管中加热,看一下碘升华与凝华,现象很平淡,远不如改进后的演示实验那么有趣、生动、吸引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四
在讲到“乙酸羧酸”这一节时,演示实验为乙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会产生大量气泡,而以前演示过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也产生大量气泡,没有新鲜感,学生不再有多大兴趣。如果教师把实验改进一下,在一支大试管里盛三分之二体积,浓度较大的醋酸溶液,再用药匙取适量碳酸钠粉末倒在醋酸溶液中,再把市售的卫生球一粒放入试管中。我们立刻可以观赏到卫生球在试管里欢乐地“跳跃”,时而“冲天而起”,时而“潜水而去”,时而“静止不动”,变化多端,生动有趣。这时可乘兴问学生发生此现象的原因,调动学生动脑筋解答问题的积极性,注意因势利导,采取逐步提示法,肯定能使学生回答产生此现象的原理:卫生球的密度比醋酸略大一点,当它落在醋酸溶液里的时候就会往下沉,但加入的碳酸钠与醋酸反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使卫生球和气泡整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因而它“冲天而起”,待卫生球到达液体表面时,随着在卫生球表面的气体逸出散失后,气泡减少了,卫生球就像当初没有气泡附着时那样“潜水而去”,如此周而复始,就使我们欣赏到了卫生球“跳舞”的精彩场面。
3.结论
(1)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演示实验可以改成化学魔术实验,在一些没有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中,动些脑筋,围绕教学内容加点化学小魔术,可立即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有巨大作用。
(2)当然,把所有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改成化学魔术,既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所指的改革,仅指在不违背原演示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为了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而进行适当地改进演示实验或添加趣味实验。教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可以更多地更好地对演示实验进行改革、创新,不但教学课堂将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将因此而受到启发,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的做法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妨一试,相信你们会比我做得更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传琦,王作民.化学课外活动[M].
[2]毕毓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M].
[3]番鸿章.化学科技活动手册[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