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金梅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分清生物实验的种类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归纳,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综合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类型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教师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仔细。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作示范,学生边模仿边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都是教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作示范,然后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教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教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3.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共性的问题,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不仅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还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还可尝试其它的培养方法,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十分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作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出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有学生就有可能得不到清晰的四条色素带,那么就要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还是研磨不充分,或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会得到发展,同时能培养学生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例如在了解酶的特性后,可设计实验验证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测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多少时间;在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可设计能使植物弯向一侧生长的实验方案(不包括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可设计实验检测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等,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为一名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