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施的对策与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晓梅

  摘要: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体育与健康教育怎样融合的问题一直被讨论,本文对现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为促进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见解,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体育 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与途径
  
  1.前言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是,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主流,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我国健康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培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道德水平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与学生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校体育毋庸置疑将“健康第一”列为体育教学的首位,把学生健康作为体育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学校体育工作应以此为依据,紧紧围绕和服务这一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增强学生健康的体育教育目标,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实现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体育教育方向的根本转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体育教学仍是一味偏重追求竞技运动的技术、规格、规则的教学,始终没有解决好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的教育。在教学的内容、形式上仍然停留在由体育教师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其他学科教师教授讲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该研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意在对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力图为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实施对策途径。
  2.体育健康教育实施的现状
  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等5部委组织了“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在身高、体重增加的同时,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全面下滑,突出表现为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升,农村地区学生的保健水平依然较低等问题。
  目前一些中小学校体育课已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并且师资队伍不稳定,这种情况以农村较为突出,在贯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缺乏系统性、示范性。在操作过程中离预期设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最终效果差距较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仍未引起重视,与体育教育目标偏离,终身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严重滞后,学生体质欠佳,学生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
  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提高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原本是两个独自发展的系统,具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两者的协同运作是教育内容和功能目标本身的要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践,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在体育实践中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者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校教育思想的不断改革发展,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追求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的体育思想逐渐形成,在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中提出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等新的观念,人们认识到单纯的体育教育只是促进身体发育的系统教育,而健康教育则是关于身体养护的系统教育,两者在对身体的养护方面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观点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具有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提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其结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在体育与健康融合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要认真贯彻教育原则,使学生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培养良好的健康教育做好基础工作,为造就新一代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实施的对策与途径
  3.1不断形成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它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让学生获得保持一生健康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我国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学科模式,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应有的“内容和地位”。虽然我国从1984年就引入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但到现在国内仍没有院校设立健康教育专业,使得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得不到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而且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卫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人士认为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专业,任何人都可以做,不需要十分专业的人才,这些因素妨碍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相关人员对健康教育和健康理论的接受与实践,导致了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轻视。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完善。
  3.2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贯彻“体健”结合的自觉性,并把它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这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贯彻“体健”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3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首先要更新教育思路,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健康意识,明白健康意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健康意识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前提、核心,健康意识是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意义的反映。它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没有健康意识教育的健康教育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健康意识,这是体育课最为重要的任务,但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因此要把握好体育课健康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3.4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理念
  近些年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严重,大学录取率依然是衡量各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有的学校过于重视学校自身的声誉,干脆取消了毕业班的体育课,并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补课、布置家庭作业、进行各种考试,结果影响到了学生正常的饮食、睡眠和休息,一些学生甚至因学习过分紧张而产生忧虑厌学情绪,导致了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学校体育也深受严重影响,在体育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作用也十分突出,表现为体育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学围绕考试转,为了考试而教学,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和近期效益,如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中考体育加分,而诸如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这些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造成学生虽然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但不具有体育素养,没有建立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兴趣、能力,没有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体育活动便从此而终结,这正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必然结果。
  2005年一组对体育与健康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健康知识的机会大大低于小学生,在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里,94.53%学生回答每周能保证一课时的健康教育课,这说明开课的学校执行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然而由于“减负”和面临升学的压力等多种原因,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因学校对其重视程度的不同,各校之间健康教育开设的现状及上课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作为中小学生获得系统健康知识的主渠道,远远不能解决当前中小学生出现健康问题的需要。
  针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改革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的转换。此项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只有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建立科学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才能完成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任务,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扭转学生毕业后体育活动就终结的现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增强民族体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担当起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任。
  3.5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体育的改革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除了要在室内讲授健康知识外,更需要通过体育实践课融会穿插有关健康教育的更多内容,建立、发展学生对健康和健康生活的认识。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提出:“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变化对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疑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挑战,迫使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健康、卫生保健方面知识能力的教育。高校体育专业和课程安排要面向社会实际,开设课程针对性要强,目标要明确,专业范围要大,课程辐射面要广,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变化,注重实用性,改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方向长期不变或变动不大,开设课程面较窄、内容陈旧,培养出的师资不能适应“体健”结合需要的弊病,大力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以满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的需要。此外,还要抓好在职教育,定期培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利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并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因为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庞大的社会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所以为了使学生受到全方面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在配有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师资队伍,生物生理等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学科教师是进行健康教育的较好辅助师资,另外,校医也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既能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又能提高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实现,且不需要另立健康教育课程,这在实行新课时制,学校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是必须的和可取的。
  总之,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经验,不断检查和修订方案,直至逐步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体系。加强了解各方面教育和体育的研究成果,学习、借鉴、为我所用,这将有助于健康教育少走弯路,也可以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经验与成果积极推广,加以验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重要意义的再认识。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建设,培养终身体育观。
  
  参考文献:
  [1]许康成.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2]王岸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05,(5):57-58.
  [3]陈瑜.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周德松,杨培荣.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
  [5]卫东.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西藏体育,2006,(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