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红

  摘要: 教师应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本文主要从现状分析、有效策略,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有效教学 现状分析 有效策略
  
  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化,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精力,但不得法,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缺少多元学习方法。
  2.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4.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的政策目标还未落实到位。
  
  二、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背景,用悬念或惊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会有多高,但是,当指出这个高度相当于10个珠穆朗玛峰时,学生都惊奇不已。这个问题的提出摆脱了常规的提问模式,安排学生动手折纸,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学生经过思考,探索和发现了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领悟到了有理数乘方的本质为“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达到了“会学”的目的。如此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2.构建和谐环境,引发学习热情。
  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课堂上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教师应经常用商量的口吻如“老师也来发表一点意见行吗?”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有了这样的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人文情境,每个学生都能在在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建立参与意识,培养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参与意识,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自主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二是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三是重视主动评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有关。在学习中,教师如果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利,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直觉、快乐的行动。
  4.构建开放模型,注意有效策略。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例如:我校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请你如何设计这个方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帮助校长解决这个问题。
  构建开放题型时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实践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具有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5.采用多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有效教学,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教师引导。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平行公理,丰富图形世界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二是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三是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如学生了解方程之后,发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更能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四是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总之,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与量发生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肖燕鹏,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2004.
  [2]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北京:数学通报,2000.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