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英语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梦兰

  摘要: 阅读作为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英语阅读理解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框架,先后出现了信息加工、心理语言、交互、图式理论等阅读模式。本文将在介绍以上几种阅读模式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进行分析,以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 英语阅读 模式 关联理论
  
  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者们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水平,做了许许多多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ough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Goodman和Smith的心理语言模式、Rumelhart的交互模式、Adams等人的图式理论等,但这几种模式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阅读理解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对语词、语句的解码,而应该着眼于整体的认知,形成一个整体认知环境,阅读理解应是读者依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的一个积极思辨和推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知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倾向于从认知角度的关联理论来探讨英语阅读。
  
  一、信息加工模式
  
  Gough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起源于传统的语义学,揭示的是从字词开始的阅读心理过程,因此它又被叫做自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在这个理论模式中,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上而下”的过程。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得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这个模式对单个的语言单位(如音位、字位、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基于篇章信息所做出的预测。该模式强调把材料作为信息输入,阅读者从字母和单词的辨认开始,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完成阅读活动。但这种线性阅读模式只反映了人们逐字逐句的阅读过程,而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其它策略,同时也忽视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随后,Smith和Goodman对这种模式提出了强烈批评并提出了新的阅读模式。
  
  二、心理语言模式
  
  Smith和Goodman率先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了第一语言阅读过程。Smith认为,在阅读中,阅读者如果能充分利用听觉、句法和语义这三种信息来源,那么就会对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换言之,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Goodman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时,同样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事实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文章结构的知识、情景上下文的知识等)对文章的上下文进行预测,阅读便是一个检验预测、修订预测以及进行新的预测的过程,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这种阅读模式被称作“自上而下”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中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个模式在强调读者背景知识作用的同时,似乎忽视了词汇识别、语法结构处理等低层次的阅读技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快速、准确地识别文本中的语言特征对于流利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模式都把阅读看成是单方向的线性序列,因此它们对阅读过程的解释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阅读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处理过程。
  
  三、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强调了阅读处理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认为阅读过程的各个层次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而解释力更强。1977年,Rumelhart在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一文中提出,阅读过程实际上受到5种知识的制约:词汇、正字法、句法、语义和语境,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束定芳、庄智象,1996:129)。阅读过程不仅仅是从篇章中提取信息,而且也是通过阅读行为激活读者所使用的一系列知识,这种知识又反过来受到来自篇章的新知识的纯化与扩展。阅读被看成是读者和篇章的对话。交互模式的理论能够解释很多信息加工和心理模式不能解释的现象,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激发了大量对阅读模式的研究。1980年,Stanovich提出了交互补偿模式,它既强调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又不忽略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以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反映了阅读的本质。但是,交互理论不能够对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的因素都给予详尽的解释,因此后来又出现了图式理论。
  
  四、图式理论
  
  和交互模式紧密相关且极为接近的是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即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本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Immannel Kant在1781年提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存储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心理语言学把图式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用来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图式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输入信息作为实例证实图式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或填补图式的空白,当输入资料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图式知识或根据图式知识所作的预测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而当输入信息与预测不吻合时,自下而上的运作过程帮助读者对此作出敏锐的反应。自上而下过程还有助于读者利用已知的概念,消除歧义,从输入信息中选择合理的解释。该理论融合了传统的观点与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迅速地从中调用此图式,不断地对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图式,取决于与新事物相关的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的程度。如:我们提到“远程教育”时就会想到“电脑”、“网络”、“课件”、“多媒体”等,这就是由所谈的话题激发了头脑中的“图式”。当图式中的某些组成部分与文章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读者才能理解文章内容,否则就会误解或不完全理解文章的新信息,出现阅读障碍。
  但是,在读者头脑中的图式所未能涉及的范围内,如何去理解其意义呢?在语篇的表面语义的背后所暗含的意思如何去解释呢?后来的阅读研究学者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角度提出了新的阅读模式,即将被传统模式割裂开的词汇、语法、结构结合起来。
  
  五、关联理论
  
  Sperb & 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中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交际的实质。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明示”(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和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所谓明示,是指说话人明白地表达信息意图,而所谓推理,则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如话语,借助语境假设,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姜望琪,2003:88)。对此何自然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明示即示意,明白无误地示意。说话人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白无误的明示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信息纳入明白无误的明示推理中进行演绎推理。演绎和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大关联。寻求最佳关联就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地遵守一条关联原则:每一种明示的交际活动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活动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何自然,2001)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思辨越成功,话语的内在关联就越清楚;话语的内在关联性越清楚,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由此得出,关联理论实际上就是话语的语用原则。

  关联理论从综合、实用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揭示出交际的本质和特征,成为语言交际的理解和研究的基础,尤其为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示都能使听话者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是听话者只用单一的普遍的标准去解释话语,这个标准就是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因此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的假定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的强弱取决于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之间的关系。关联越强,效果越大;关联越弱,努力越大。
  另外,关联理论所说的语境含义、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母语信息的关联性是确定的,而语境是可变的。有效的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分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利用语言输入信息提供的线索,构建新的语言信息语境,并通过对新信息的语境认知,作出准确的理解判断。
  如例句:You are a lovely girl!
  我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其一:听话者确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说话者对她的夸奖。其二:听话者做了让说话者难以接受的事情,但说话者却又无可奈何,“你实在是太可爱了!”却隐含着“你做这样的事实际上很不可爱!”的意思。
  再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在阅读过程中,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识会对英语阅读理解材料作一定的知识铺垫。如果和作者共享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同时在阅读中读者要努力接近英语阅读交流的条件和环境,寻找英语阅读理解的最佳关联性,实现成功阅读。
  总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解释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用其他理论模式进行解释的问题,并且在语篇处理时脉络清楚,关系明晰,层次分明,意义明白,这同时也为外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口。
  
  六、结语
  
  英语阅读是最常用的交际形式,是综合语言能力的集中反映,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活动,是能动的、充满活力的认知过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英语阅读教学和阅读的学习策略是一个全新领域。关联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人类思维存在的、自动的、潜意识的推理过程,对语言的成功交际做了全面而详尽的解释和阐述,并对许多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新的解释和分析。我们相信在未来的阅读研究中,关联理论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他们合理地运用不同阅读模式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语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
  
  参考文献:
  [1]Spen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2]陈佳.交互模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6-157.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
  [4]胡平.论关联理论和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力[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138-141.
  [5]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86-103.
  [6]李小曼,张和.英语阅读理论研究五十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39-141.
  [7]李晓莲.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4):76-80.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易千红.英语阅读理论与模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0-13.
  [10]张娟.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121-122.
  [11]邹利华.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3):96-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