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丽红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一、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也有种子的?”幼儿认真地在草地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鸡冠花、一串红、蒲公英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对接,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创设环境,利用开放性的游戏区域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区域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是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活动的。因此,我们应变封闭式的区域设置为开放式的,允许幼儿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自由取放玩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表演区”的孩子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通过商量决定“巡回演出”,他们到“娃娃家”主动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免费”表演节目;“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表演区”自由取放各类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美工区”的孩子在用油泥捏出各种好吃的食物,他们觉得好东西应与同伴共同分享,主动给“小吃店”的“叔叔阿姨”送货上门,于是“美工区”与“小吃店”又成了共同为顾客服务的“联营店”。总
  之,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三、合理地投放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应根据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活动“我的故事”中,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同表情,可以提供画画自己的表情、表情拼图、有趣的面具等;在大班“好玩的报纸”的主题中,可以提供报纸拼贴画、好玩的纸棒、报纸折纸等。因此,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思维、创造精神等特征的精神环境。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支柱之一。老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活动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优化精神环境比优化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优化,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玩得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