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之宗教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纪产生以来,其宗教观及其赖以存在的宗教文献《圣经》对欧美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达两千年。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影响,同时作家在作品中表述了自己极富个性的见解。
关键词: 宗教意识 人性 神性
宗教的英文是Religion,源于拉丁文RE-LIGIO,意为有限者(人)无限者(神)的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宗教史家和人类学家泰勒(E・B・TGLOR)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关怀,是人们精神上的信仰。唯物史观则认为:宗教是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虚幻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
夏洛蒂在1849年《简・爱》再版序中指出:“他们怀疑《简・爱》这类作品的倾向,在他们眼里,凡是不平常的事都是错误的”“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攻击前者不等于袭击后者。揭去法利赛人脸上的假面具不等于向荆冠举起不敬的手。”
在《简・爱》中,夏洛蒂的宗教意识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甚至在一种情绪上得以体现;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夏洛蒂的宗教意识是与众不同的。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罗切斯特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后来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然而幸运的是在极其刻薄的寄宿学校的生活中,简・爱遇到了一个可爱的朋友:海伦・彭斯,海伦温顺、聪颖和无比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使之以后面对种种困难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爱和忠诚。另一位深深影响着简・爱的是清教徒员约翰。他以其宗教献身精神震撼着简・爱。然而在他的观念中,爱情不过是用以殉教的。他泯灭性爱的宗教野心,简・爱是不予肯定的。由简・爱对海伦及圣约翰两者宗教观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着肯定亦有着否定;肯定仁爱、宽容和忍耐,却不能企及全然放弃现世的境界。
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交谈充满了宗教冥想和宗教哲理对人生观念的探索。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我的心灵与你的心灵说话。……两个人一同站立在上帝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这句话恰好与基督教的信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同出一源。“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自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罗切斯特,当他第一次与简・爱相遇,便扭伤了脚,在简・爱的帮助下才走上了归途。这象征着罗切斯特以前的迷失,预示着他必然要在简・爱的帮助下获得救赎。第一次火灾,是一个对罗切斯特执迷不悟的警告。这是针对他企图隐去已婚事实的警告。当他一意孤行,无视上帝的威严,妄图违犯戒律时,他受到了严酷无情的惩罚,第二次大火吞没了他的家产,使之伤残,历经考验和磨难。历尽磨难而赎罪获救的新人重逢并结成幸福家庭,到此为止,罗切斯特不能不对过去的罪孽忏悔,和对上帝充满了感激和赞美。
小说的结尾: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残废了,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毕竟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而在最后的最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恢复了视力,也表明了人在神的指引下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光明。《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夏洛蒂正是借助于这个作品阐明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人性与神性统一的宗教观。既符合上帝的意志,又满足了人性的需要。简爱经过了重重的波折以后,终于实现了她向往的爱情―平等自由的爱情,而罗切斯特也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真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