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云霞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古老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学生走进学校,迈入神圣的语文殿堂,首先接触的就是识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那么怎样在低年级进行识字教学呢?教育家们经过观察、实践、研究,总结出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也应该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小学低年级处于学习的“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虽有拼音帮助识字,但由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识字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必须把“乐学”法渗透到教学中。
为了实施“乐学”法,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方法。教师应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形声、指事、会意这些基本的构字方法。这样便于给学生讲解字的音、形、义。
第二,教师须研究汉字演变发展的历史,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的一些规律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搞好识字教学。
第三,精心设计识字教案,把多种教学方法贯通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想方法,让学生喜欢学。
1.做游戏
在教学汉字时,通过填字、组字、变字等方式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学过的字……如:
(1)摘苹果
每四人小组上讲台拿一个篮子,上面写着一个偏旁部首,让代表队到果树上摘下写着与篮子上相同偏旁的字放进篮子里,如篮子上是草字头,就把“草、菊、花、苗”字摘下。
(2)添笔画游戏
学习汉字的过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有规可循的。给某个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搞好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给“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以下几个字“目、旦、白、旧、由、甲、田、申、电”等。
2.编儿歌
(1)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青青的草,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我给这些字编了一首儿歌: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点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
(2)有的小学生分不清“辩”“辨”“辫”“瓣”这四个字,有人给这四个字编了一首儿歌:辛辛俩人种树丫,种了点撇分清它(辨);辛辛俩人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辩);辛辛俩人在种瓜,种了西瓜先开花(瓣);辛辛两个小姑娘,都用丝线扎头发(辫)。
(3)有个小儿子,左边拿一点和一提,右边拿一撇和一点,组成了一个“兆”字。兆字家族的字也不少,我们再来编一首儿歌吧:“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和足字旁,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果结在树枝头。
3.编故事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幻想,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作人,当作物来看待,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如:生字“迎”,一个“硬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有的同学爱把这个大门的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
生字“声”: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的尾巴的上面,他看这这条尾巴,再也不让它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
二、解剖字,让学生灵活学
有的字笔画多,字型复杂,难记难写,可以采用“拆字法”进行教学。例如:“攀”字,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攀”是一只大手抓住山崖上的树木、荆棘往上爬,这样既揭示了字义,又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
三、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语言、动作进行教学。如鸟字,撇是嘴,横折钩是头,点是眼睛,竖折折钩是身体,最后一横是脚,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鸟”字的音、形、义。又如:“刃”为刀上的锋利处,“旦”为太阳升起地平线,“众”为很多人在一起,“忍”为刀最锋利处搁在心上。至于“山、田”这些象形字,更是生动形象,教师一讲,学生在乐趣中就掌握了这些字。教师只有把“象形”“会意”“指事”等构字方法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四、授方法,让学生自己学
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在识字时不望而生畏,而是学之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师可利用谜语记忆法教记“其”字,“其”字的谜语为:横起两块柴,竖起两块柴,老二跳进去,老八跳进来。也可利用顺口溜趣记汉字。如:记忆“咕”字,顺口溜为:一口十口紧相连,咕咕叫起没个完。还可以运用偏旁部首加字法记忆汉字。例如“救”字,就是求字加反文,救命的恩人。
教师认真地掌握这些方法,并运用于识字教学中,日积月累,学生自然会掌握这些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从而在乐趣中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和技巧,减轻识字难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