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本园 探索园本教研新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也标志着我们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要深化幼教改革,真正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将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必须提高教研活动实效。于是,在“以纲为指导、以促为发展”的理念下,我们欣然将一种新型的促进教师群体成长的重要方式――园本教研,引进了我们幼儿园,融入了教师的生活。这种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根据幼儿教育的现实状况或发展需要,对本园教育活动或相关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性研究活动。既然打开园本教研这面墙,如何来实现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营造园所平等、民主、开放的研究氛围,探索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方法,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变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重构行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园本教研活动的研究共同体中,有一部分是行政管理者,主要是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由于他们身份特殊,在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因为管理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十分微妙。因此,处理好行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园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1.改紧张严肃的氛围为尊重宽松型。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园本教研的灵魂,因此,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更需要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情感为本。但很多教师难以忽视行政管理者的“领导”身份,我们管理者也始终以“领导”自居,因此管理者和教师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被延伸到了教研活动中。每次活动,大多数教师低着头,互相偷偷地看,有时候装作写字或思考的样子,真可谓气氛极其紧张、沉闷。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因此,我们行政管理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和教师交流,并深入班级,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和问题。在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时,始终坚持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为大家创设尊重的氛围、宽松的环境。正是在这种尊重的氛围当中,我们教师越来越乐于参与园本教研活动。
  2.改单纯一言堂为对话讨论式。以往组织教研活动时,幼儿园行政管理者习惯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存在的问题,以指导者的身份谈自己的看法,并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读一篇文章。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依赖性很强。在新《纲要》和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改单纯一言堂为对话讨论式,鼓励教师人人参与,用对话的方式提问题、谈见解,展开讨论,使教师由接受者转为互动者,增强了教师的自主性,教师的思维活跃了。
  3.改单向制定计划为深入探究式。行政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因此,我们改变行政管理者主观意识上的概念问题,深入教学第一线,现场观察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活动的重点,并将教研内容提前公布,让教师提前查找资料,做好相关的准备。
  4.改行使权力“管”为发挥优势“理”。行政管理者有选用教师的权力,有时候还会出现剥夺教师的发言权,渐渐地行政管理的领导权被用到了教研活动中,而一旦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越发明显时,教师会掩饰自己,会刻意地回避问题,会容易和管理者“合作”,但这种所谓的“合作”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了。因此,我们行政管理者应让教师明确,他们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的表现不会影响他们的岗位问题,不会涉及奖惩问题。行政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一点“引发”和“带动”,也就是要多“理”。这种“理”是一种课程管理,是一种指向教师成长的专业管理。这种专业管理更多地倾向于“理”,倾向于鼓励、引导、支持和协助,强调尊重并鼓励教师的专业自主。
  
  二、重整管理网络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如何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建立基于教师需要的园本教研方式,我们坚持走幼儿园发展内涵之路,以合理的网络、规范的制度确保园本教研的组织开展。
  1.调整组织机构。我园对园本教研管理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多级管理网络,即园长全面关注、指导教研工作――业务园长、助理主抓业务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年级组长(大、中、小)带领年级教师进行学习与研究、检查与交流,这样的教研管理网络健全,组织形式合理,既职责分明又相互协作,既点面结合又纵横交叉,既有常规性研究又有专题性研究。事实证明,我们的教研工作管理网络既有效地提高了园内教研活动效益,又有利于园长对教研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制定完善制度。过去我园的规章制度中,有学习制度、教科研活动制度和备课制度。随着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旧的制度已无法完全适应和解决现实工作的需要与问题。于是在园长的带领下,我们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并建立了新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制度。如:园本教研制度、园本教研培训制度、课程审议制度、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特别在园本教研活动制度中强调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研理念,鼓励教师善于捕捉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困惑,共同研讨、互相合作、解决问题。提倡运用行动研究法,即问题、计划、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园本教研培训制度上,我们采取分层次、分级别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进行讲座或组织示范课,活动后集体研讨,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重组学习、活动与培训之间的关系
  
  新《纲要》的落实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发展是等不得的,我们必须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主动发展。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教师真正进入园本教研活动的主体角色,是关系到我们园本教研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1.关注学习模式,体现教师为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幼儿园倡导“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者”的思想,提出了“建学习型组织,做研究型教师”的号召。首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进一步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的基本内容范畴、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和要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教育规律,以现代的、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工作。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习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包括自主式学习、推荐式学习、交流式学习、反思式学习、共享式学习。
  2.建立自培机制,体现“研”字为主。幼儿园立足实际,以教师为本,把每个教师看作是园本教研的共同资源,营造的是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氛围,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教育策略,唤醒了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意识,养成了教师自主学习、善于研究和思考的习惯。如:学术沙龙,互相交流;一课多研,行为跟进;案例研究,人人参与;录像拍摄,展示风采;组织观摩,展开讨论;带着话题,开展论坛;师徒结对,协作研究;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在这些活动、这些研讨过程中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总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切实打开园本教研之墙,坚持不懈地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研讨氛围,创建满足教师需要的适合我园实际的园本教研活动,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教师们逐渐发展提高,真正实现了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