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选择与投放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永红
幼儿数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过程。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分组操作――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以小组活动形式投放较多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活动后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因此,目前的数学活动在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何积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环境,投放相应数学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呢?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但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每个孩子学习数学的方式、速度是不同的,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速度学习,孩子就会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给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寻找不同答案。当然,教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持肯定、鼓励、建议、启发的态度。
二、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活泼好动,探索欲望强烈,在班级设立数学角是完全必要的,幼儿可以在数学角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感观去感知发现数现象。因此在数学角应按近期教育目标设置各种可用于幼儿进行数活动的各种材料,诸如:教师自制的环保教具、骰子式题游戏盒、接龙卡片、“大风车”等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应用。幼儿在无任何压力的情景中,百玩不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发现有关数现象,掌握数知识。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是活动中幼儿操作、摆弄的实物性、图片性、符号性的材料,它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促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幼儿在适当的正规途径与非正规途径中,通过不断的摆弄操作,逐渐掌握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幼儿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与投放要遵循趣味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发端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上,这种兴趣越浓,幼儿探索活动就越持久。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难易要适合幼儿认知和思维特点。在选择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依据上次活动的评价结果,投放的内容含有一定的知识难点、智力难度,并符合且稍高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能激起幼儿旧有知识和新的认识任务之间的矛盾,激发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作为操作客体的材料,其性质及特点如何,直接关系着操作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仅选择适合于幼儿观察,更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的感知,有利于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发现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及简单原理的操作材料,促进思维发展。另外,保证幼儿每次的操作活动时间,让幼儿感知、发现、概括、推理,来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以小步递进的形式选择与投放由易到难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小组与小组之间幼儿操作材料的有序性要因人而异,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同一内容而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如“图形接龙”游戏,我们提供了三组图形、颜色、数字标记,要求幼儿:(a)按图形相同接龙,(b)按图形、颜色相同接龙,(c)按图形、颜色、算式题答案相同接龙。这三种材料一组比一组难,就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操作。
四、紧扣教育目标,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提供既要紧扣教育目标,又要丰富多彩、形式各异。例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的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依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几种材料:(a)小棍(用来拼搭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部特征,体验变梯形的多种途径);(b)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感受各种几何图形如何变梯形);(c)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房子、树等形象,让幼儿给其中的梯形画轮廓(帮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种变化)。虽然这几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习得。
五、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去操作
材料选择投放后,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去操作。为了便于幼儿了解每种操作材料的难易,我们用空间方位、场地安排的暗示性和操作材料、用具投放的标记性来表示。这样就为能力强的幼儿在单位时间内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之能吃饱,教师也少给他们一些指导。反之能力弱的幼儿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相对做的材料的数量比能力强的幼儿少,使之能吃得了,教师则多给他们一些指导。
综上所述,利用数学操作活动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在当前幼儿园进行数学教育改革,提高幼儿数学素质中是一件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是切实提高数学操作活动质量的一项及时的、很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