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互动合作教学思想说开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笑玲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本质是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与“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致的。其基本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讨论为基本方法,以情感参与为基本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髓就是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引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以前的教学多是“填鸭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概念,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极少或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学生与各方面的互动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学习的学生,是一种无生命活力的被动的学习者。如果学生自己不想努力学习,那么灌输再多的知识也没多大用处。老师一厢情愿地只问耕耘而不问收获,那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远比老师的教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如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使知识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应用水平。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班级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互动合作教学要求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关键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层次,分组区别对待。始终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设计一些具有科学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思维中,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环节上,要贯穿一个“导”字,体现一个“活”字,组织好互动参与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生成学习的自悟意识与行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乐之者”。
学生分组可以按好中差,合理平均搭配的原则,分组应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更有利于互动合作的进行,才能有竞争、有合作,达到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既打好了基础,又发展了特长。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当然,这既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尝试、修正,以做到尽善尽美,不断地向原定目标发展。更需要老师始终坚持这样一种信念: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每一方面的突出发展都是值得骄傲的,值得老师全力维护的。“分组分层”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终体现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达到老师传授知识的目的,让学生、老师、学校达到共赢。
所谓“教学相长”在互动合作教育中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师生的密切交往中相互学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合作的重要因素。怎样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呢?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做到老师与学生角色平等。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合理的疑问,允许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对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采用语言激励、手势肯定、眼神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赏。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答案不一致,要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出错误的原因。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而不应把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老师要放下架子,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自己不懂时,应坦诚的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谦逊质朴,从而更加主动地和老师合作。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还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老师和学生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切磋,相互促进。只有这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激发和保护。
师生间除了教与学的简单关系外,还应该注重情感信息的交流。要改善师生的关系,老师应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同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和睦共处,既相互竞赛,又互相协作、帮助,营造出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老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平等,年纪的差异,所经历的时代不同,知识结构、丰富程度不一样。代沟不仅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本人认为在师生之间也同样存在,这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学习的原因之一,因为存在代沟,老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存在差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不见得新生代的思维方式就是不对的,那样理解只能说明老师太固执、太死板。教语言的老师尤其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这些新生代,寻找共同语言。“生无涯,学也无涯”,这是老师要持之以恒做的事情。否则无法做到亲密交往,老师永远和学生保持着距离,不能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朋友,互动合作也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好的教育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