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 在实践中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春金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解决买1元以内物品怎样付钱和找钱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元、角、分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学情分析: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都有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是真正的理解,还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同时,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力求“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导入时我创设了笑笑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会买文具必须先认识人民币。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探索新知。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城镇,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它,有的还会正确使用。因此,我就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识的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认一认,说一说每张人民币的钱数,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小组活动后,请学生汇报,说说认识每张人民币的各种方法。还通过师生、生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元、角、分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新知学习的方法,淡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和灌输,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还让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的快乐,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信息资源,初步感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学习“人民币”这个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购物活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让学生体验同样的钱也可以买不同的东西;再拓展到“不是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买同一种物品[币值相同]有多种付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强调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发现数学,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交流、合作探索与问题解决,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场所,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想、说、换等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1. 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节课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通过笑笑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商品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处理教材。
2. 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为学生开创充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空间,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在有趣、真实的数学购物活动。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