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胜平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现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一、重视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在上《飞上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学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只要完成这一要求,也就达到了目的,但由于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学生意犹未尽,因此我临时增加了教学内容,开展了恐龙知识交流会,学生积极性浓厚,踊跃发言,大胆表现自己,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等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发现,学生通过读书很快读懂了课文中巨人几次赶走了孩子所蕴涵的道理,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此时,我便相机引导:“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内容,很不错,但这还不能体现我们已经用心读书了,用心读书能读出问题来,那才叫用心读。”我这样一提,学生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又拿起书读了起来,很快又提出了:“花园里没有春天与巨人赶走孩子有什么关系?”“巨人从小男孩的话里明白了什么?”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学生就能解决的,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顺势进行扩展训练:“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应该做个怎样的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也就达到了学习文章的目的。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它是学生攀登学习高峰、学有所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深有体会。当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时,总是把自己找到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讲出来,如果是这样的交流资料,那么几个同学的发言就可以占据半个课堂的时间,只有教学生分析、整理、概括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的效果,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20世纪的科学成就和重大发明发现,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情况,由于准备充分学生纷纷抢着介绍,对什么塑料、尼龙、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等内容根本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也就明白由于科技的发展使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只有学生想学、愿学,才能乐学,也才能学有所获。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1.优化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阅读必须在教材以外再阅读其他的书,应用研读课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学语文,没有语言的感觉、积累,一切语言的学习便只是空中楼阁,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读书”;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善读书”,读有所获,除了要求读好课内文章,还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就阅读理解之后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课前让学生读一个小故事或一段文字,并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有时,我也根据教学所涉及的读物作阅读要求,如学习了《蟋蟀的住宅》后,我推荐学生看《昆虫记》、学习了《争吵》和《卡罗纳》后我推荐学生看《爱的教育》等,并利用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阅读中还将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读书谓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还应该有耳到。只要心进去了一切也就解决了。再难的文章只要多读,一定能读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加强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
听是学生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检测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可以利用早读课或活动课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素材或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读给同学们听,要求他们听后思考记下要点,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在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想法或体会,进行资源整合。许多的课文我都要求学生说体会或写读后感。教学中以读为本,加强读写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语文习惯,他好读、善听、会记、常写、注重积累,自觉参与一切有关的语文活动,这个人的语文水平决不会差。而这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在不断促进语文学习的进步。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新课程改革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才是最佳的目标、终极目的。有人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