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胜

  摘 要:本文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清晰形象地阐述了“任务驱动,强化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的机房教学新模式,归纳出机房教学流程图;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在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是一种创新,在新兴的高中信息技术这一必修课的机房教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 遗忘
  
  1.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已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明显滞后,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和结构,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这一矛盾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为此,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在扬弃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要求和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最主要还是结合机房中的网络和多
  媒体教学软件,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学科教学的机房基本教学模式,归纳为“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2. “任务驱动,强化实践”机房基本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基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散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整个机房教学模式大致如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心理变化→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此模式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课外。教师主要任务是备课,其中重点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化,学生完成上节课作业,巩固知识,预习。本阶段是此教学模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阶段:课内。是此教学模式的主体,包括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一循环体。
  第一环节:教师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学生根据预习到的相关知识开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产生求知欲。
  第二环节: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示或指导学生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方法有了,方法有无实效?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实践欲。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方法是否可行。通过验证,方法有效,会觉得自己又学到了点新知识,进步明显,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环节:教师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3. 此种模式的优势
  
  (1)情景导向,目标明确。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教学内容任务化,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易产生求知欲。
  (2)符合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和思维习惯。一般教材的编写是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较少顾及了学生学习过程。而任务化后,是从学生学角度出发,注重体现在应用上,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实际生活中思维方向也是遇到任务,再寻找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准备好许多方法再来寻找需解决的任务。
  (3)符合学科特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此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了“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
  (4)教学控制灵活。由于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组织,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灵活控制教学深度和广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注重基础,面向应用,面广不深,教师教学自由度较大。如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必修)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第五节资源管理器部分,如果教学任务完成顺利,教师可增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王磊自已建立的文件夹里有三十个文件,其中有个名为wanglei.xls的文件是刚建立的,请你帮助他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快速定位到该文件以便将它复制一份。学生可以在查看菜单中的排列图标中找到方法,既可以按名称排列也可以按类型排列还可以按日期排列,然后再定位便比较容易了。教师还可以补充按“w”键快速定位到“w”开头的文件上的方法技巧。
  (5)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了解了学生心理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此模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此模式有刺激求知欲、增加成就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自觉磨练意志,逐渐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情感。有利于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
  (6)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易接收新事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接受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地从原有知识技能的启发或利用软件即时的帮助以及相关菜单、工具栏中的按钮中经过尝试得到答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7)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围绕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量大,伸缩度广,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4. 运用“任务驱动,实践并重”模式的注意事项
  
  (1)任务化恰当、情景中提出。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成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不能分得过细,避难趋易。语言应表述准确,减少理解障碍。问题情景应真实、有趣味,在具体情景中提出任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
  (2)指导完成任务要精简。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法。如演示、实践、流程图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简明扼要,一针见血,为上机实践留出较多时间。
  (3)上机实践要及时。现在由于多方面原因,多数教师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彻底分开的做法。但这不适合此模式。此模式要求及时上机实践,理论上机同堂进行。有的任务可让学生上机实践来寻找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从而归纳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一些技能技巧。
  (4)复习整理环节必不可少。任务驱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也相对削弱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使学生不易形成知识体系,将妨碍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理解,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故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教师在完成本课堂需要完成的任务后要利用一段时间进行小结、评价。最好对本课的知识提纲作为一疏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
  (5)要注重鼓励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活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注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此模式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化分解,而德育目标却难于纳入具体的任务之中。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德育契机,把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和道德与行为准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7)灵活应用,不能死搬硬套。此模式主要使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98操作系统、电子表格(Excel)、程序设计(VB)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慎重采用。
  
  5. 归纳总“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任务驱动,强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任务分解、创设情景提出任务、探索方法、上机实践主要环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基本教学模式是我几年实践经验的提炼,尚不够成熟。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念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0年.
  [3]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4]陈安福,张洪泰.教育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
  [5]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必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