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虽然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向前迈进,但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少关爱、视野受限、教育环境较落后等原因,孩子上到初中后,悲观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逾加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焦虑暴躁和情绪难以控制上的问题更加明显。因此,当前农村的中学教育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农村地区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最终实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城市人口的密集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农村将会有很多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这种情况出现的严重后果便是孩子们的心理不够健康。据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发生暴力倾向的机率为55.8%,比城市中学生要高出7.6%;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发生抑郁症的情况也比城市中学生的机率大。然而,这仅仅只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不自信的心理健康问题
  信心所给予的生命不只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持,而是永远的坚强和力量。因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常常限于小小的天地中,如井底之蛙。因此,当农村地区的中学生接触到城市地区的中学生时,他们更多的表现是踌躇不前、信心不足。这表明农村地区的中学生有着很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城市的学生。产生的这种自卑心理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的心理是创造美好生活、架起友谊桥梁、发展事业的基石。厌学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的中学更为突出。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只有上了重点中学才有可能上重点大学,才能够走出农村,才能够出人头地。这种压力压在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烦闷、精神不振、失眠、暴躁、记忆能力下降等问题就跟着而来。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忍受不了压力而选择逃学弃学,这就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中学教育的发展。
  3.对生活迷惘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犹如温度计,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却。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全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将极力追求自己的成就感和自尊心,这些追求与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实现其目标就难免困难重重。他们青春萌动,充满好奇,以致陷入精神上的迷惘。在农村中学的校园里,经常会看见一些热衷于玩游戏或呆在宿舍里浑浑噩噩的学生。这就是精神迷惘、生活迷惘的体现。
  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
  1.缺少沟通、缺少关爱
  学生缺少沟通、缺少关爱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但由于城里的高昂生活费和学费对普通劳动者来说是难于承担的,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跟老人们一起生活。可是,老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且不能够用现代的教育方法去管教孩子。因此,孩子们就处在一个放养式的环境里。没有沟通,没有关爱,没有管教,这是导致农村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乏良师的指导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滞后,往往有碍于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教师觉得城市学校的人文建设、硬件设施及生活环境都比农村学校优越,因此大部分优秀教师都不自觉地向城市发展,留下来的部分老师只是做简单的教书匠,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用模板化、格式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的健康。这也是引发农村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
  3.自卑心理强
  由于城乡发展差异较大,贫富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学生不一定能够获得城市学生能接触到的事物和特有的体验。如做环保、坐高铁、好友PK等等。因此,他们心中的積郁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这就导致中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极端化、妄自化、自卑化。这又是导致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创造条件强目标
  德国心理学家霍普提出:“如果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决定这个目标方向的话,那么抱负水平就决定了这个目标的水平高低。”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中学生的教育需要大目标。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感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人文素养,不断调整心理、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目标,从而降低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机率。
  2.降低梯度强自信
  古语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降低梯度强自信与提升品位上水平是一脉相承的。一是对精神较迷茫的留守学生先降低学习上的要求。例如,考试成绩比前一次提高一分都给予表扬。二是对纪律涣散、对改变缺点信心不足的同学,降低日常行为要求,让学生感觉到“要求”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动力,自觉地提升自己,达到增强自信之目的。
  3.深度交心排障碍
  人们常说“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人生”。对受挫折较大的学生,通过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心活动,使他们的困惑和想法袒露出来。然后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原谅、信任他们。通过深度交心,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排除学生心理障碍,进而愉快地学习。
  4.家校携手促成长
  孩子是一棵树苗,有了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对正处于青春期难于与父母敞开心扉且父母又不了解其在校表现的学生,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召开家长会、心理咨询活动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达到健康成长。
  五、总结
  农村地区的中学教育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地区学校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走出困境,学得从容,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本文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锦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2]刘克善.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王景芝.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