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逐渐下降。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就应该制订出一定的策略,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中学语文阅读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教学综合水平的具体反映。因此,注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对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学语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改善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程序化问题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负担逐渐加重,且受到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往往会采用如下程序进行教学:从资料书中挑选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后习题,教学生答题模式,最后抄出或展示标准答案。这样简单的教学程序,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僵化地给予学生标准答案,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并且延长了阅读进度。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单纯地阅读讲解,并未达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评价的缺失,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大下降。根据目前我国中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合理、有效的阅读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核,而且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由于教师阅读评价的不及时性或者缺失,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造成阅读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教师没有及时和有效地推荐优秀的阅读题材,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缺乏监督和检查机制,也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下降。
(三)教学方法使用不合理
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众多新型的教学方法涌现,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赶上发展潮流,争取使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试图在课堂上还原文章内容,营造合适的氛围。这种片面追求形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另一方而,在很多教师正式授课之前都会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导入可能是一段话,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也可能是设立教学情境。本来导入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需要学习的文章中去,利于课堂教学开展。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管是何种题材的文章都采用相同的导入方式,千篇一律甚至存在错误的情况。
(四)满堂问答,提问琐碎
阅读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问题式教学,一节课中设计的问题很多,有的甚至满堂问答,但许多是毫无价值的是非问,或是一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根本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看似热闹非凡,其实一无所获。
(五)肢解文章,破坏美感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教师总害怕学生学不细,学不精,常常会花很多功夫去解析课文,或者将阅读课上成应试试题训练课,提问、分析总是围绕考题来设计,甚至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严格按照中考答题模式来进行。入选课本的文章,本是一篇篇经典美文,老师先做字词句篇章的分析,再做听说读写练的训练,到最后美感尽失,索然无味。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环境
针对当前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带领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重点,在教会学生梳理文章情节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克服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语文阅读大纲要求,阅读是理解文章主要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掌握基础语言教学的同时,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另外,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充分享受自主阅读带来的积极影响,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文章结尾在皇帝出尽了丑时戛然而止,后面到底怎样,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老师就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讨论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提示:皇帝硬撑着回了宫之后,有什么举动?两个骗子会有什么举动?你认为皇帝会有所改变吗?他受骗上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发言异常踊跃,并设计出了很多新奇的结局。通过《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随后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一系列书籍。
(三)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写的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写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既受到文本思想感情的熏陶,又能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常采用的有:指导学生对阅读的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仿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课文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补写;通过合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续写;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进行改写。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写读后感、做课中批注等。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此外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四)要重视“读”的能力训练
阅读教学有着多重任务,但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读”。 “文不读熟不开讲。”学习课文首先要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尤其要把朗读和默读作为经常的基本的训练。训练中要注意明确读的目的,保证读的时间。不要用烦琐的分析、问答和机械的练习,以及无谓的活动挤占了读书的时间,代替了读书。要注意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的动力。当然,有的教师上阅读课,片面追求读的形式,整堂课都在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我们在加强读的同時,也要注意朗读指导的策略,要明确朗读指导的目的。
(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不能肢解课文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应该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气势和文采。就是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们也应放在文章的整体中去体会,而不是把文章分拆得支离破碎,然后盲目地抓住某一些细节去体会,这样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剥夺了学生对文学的审美阅读和审美体验。一篇文章,应当完整地看,通过欣赏其语言、意境和思想,从而陶冶情操,意会作者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喻兆武.浅谈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6(12).
[2]杨海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吉林教育,2017(30).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