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对小学音乐课堂氛围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高质量审美体验的重要保证。轻松愉悦、契合音乐情境的氛围营造能够帮助小学生深入感受音乐内容,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小学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教师的口述及音乐语言、肢体动作和音乐符号等方面论述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对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影响,认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切合情境的肢体动作和直观形象的符号。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语音;课堂氛围;审美体验;语言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的重要起点。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情绪波动大、易受影响等特点,课堂气氛的好坏对学生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程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轻松而美妙的审美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对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对语言表达方式的界定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就广义而言,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处理规则来进行表达的沟通指令,指令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指人们使用语言的形式。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人的肢体行为和符号。人的肢体行为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主要形式,口述声音、手势及表情就是人的肢体行为体现。符号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文字,文字是现代人类语言最大的应用类。广义的语言文字还包括音符、图画、数学符号等。
二、音乐课堂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分类
基于上述对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分类,即人的肢体行为和符号两大类,认为语言将通过口述声音、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以及音符、图画和各种符号来表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应的分为两大类,即语言与肢体动作和符号。
(一)教师的口头语言与肢体动作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语言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中口述的一切声音。包括讲解和示范中对学生采用的描述性的语言、击打节奏的象声词、音高和旋律的演唱等。口头语言是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也是影响和带动课堂气氛的最直接的因素。而非讲述性语言外的音高节奏的示范,更是体现着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肢体动作包括教师的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动作。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肢体的展示对学生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生动甚至略显夸张的表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模仿的欲望,而具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高水平的范唱和收放自如的表现更让学生信服,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二)音乐课堂中的符号表达
音乐课堂中的符号表达,指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对音符、画图、图形谱、色卡等各种道具的展示和使用。音乐是抽象的,具有非语义性,需要借助各种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贴近学生实际,鲜明直观的符号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三、语言的表达方式对音乐课堂氛围的影响
(一)幽默生动的语言
教师幽默生动的音乐教学语言是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利器。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喜欢轻松幽默的口吻和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在音乐课堂中,不具有语义性的音乐内容给了师生很大的想象与表达空间,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音乐情境中,教师的语言对整个氛围起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用生动的语言给予学生针对性地引领,能够让学生快速而清晰地感受音乐内容和音乐要素的重要意义。
例如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猫虎歌》一课的教学,歌曲最后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讲述的是小猫给老虎当师傅,爬上树之后对着老虎炫耀时得意洋洋的样子。在最后一个“服”字的演唱上,很多学生容易拖长音,将本来一拍的音符唱成两拍。教师几次提醒最后一个音不要唱得太长,但是总有一些学生不自觉地拖长音。这时,我对这几位同学说:几位猫咪同志,你们的尾巴拖得太长了,老虎一扑就能够到你们的尾巴啦,快把尾巴收回去,不要被老虎吃掉啦,老师看看哪位小猫咪收得最干净。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全神贯注地演唱,声音干净整齐,再也没有听到拖长的声音。这就是教师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的不同影响,将学生带入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音乐教师的语言除了口头语言还包括教师的范唱、对节奏和音高的示范等。由于小学生向师性强,每个人都热衷于模仿教师的声音、行为等,在歌唱中,更是以音乐教师的声音为导向。因此,教师唱得生动、有感情,自然会带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模仿中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也有利于带动学生进行更高一层的创造性表现。
(二)切合情境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是音乐课堂中帮助表现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的有力支撑。切合情境、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是进行良好师生互动,体会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绪的得力助手。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的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甚至带动学生的声势动作、律动、舞蹈等都可称为教师的肢体动作。音乐的感受需要多方面多要素的支撐,切合音乐内容的表情呈现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情绪提示;根据音乐强弱、高低、演奏或演唱方式进行的声势及律动,可以带领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表现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肢体动作的引导是否到位,是否贴合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音的强弱时,为了让学生对强弱的感受更明显,教师选择用肢体的收缩和舒展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强弱变化。在弱的地方引导孩子像未开放的花苞一样蜷缩身体,随着音乐在渐强的过程中逐渐舒展,身体和手部动作一起慢慢展开,像花朵慢慢地开放,最后完全地舒展,用身体的感受来体会音乐强弱的变化过程。
(三)直观形象的符号
直观形象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良好辅助。由于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对音乐的体会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无法通过绝对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因此,借助符号等工具将音乐要素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音乐要素中产生自己的体会,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在小学课堂中,若能借助图形谱、色卡等符号工具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走向和情绪变化,就能够变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道具直观产生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认知。
例如常用的音乐图形谱,就是通过实物道具、点、线等形象化的、简洁明了的图画或符号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运用音乐图形谱鲜活了枯燥的音乐读谱知识,创设了轻松活泼、明快简练、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富有新意和创造性,深受学生的喜爱。运用图形谱等工具在创设轻松氛围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在理解音乐要素之后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有规律的创作,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玩音乐。
教师是音乐课堂的引导者,一节音乐课能否拥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否带领孩子深入地感受音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方式。幽默生动的语言、切合情境的肢体动作和直观形象的音乐符号是教师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能够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跟随教师的指引一步步探寻音乐的奥秘。音乐课堂应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理解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不断磨练自己,提升个人魅力,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作者简介:白洁(1990—),研究生,厦门市集美区窗内小学,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