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中医证型的演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在PCI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辩证。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经PCI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PCI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PCI术前后证型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中医辨證以痰浊痹阻(34%)、心血痹阻(28%)为主,术后证型以痰浊痹阻(27%)、气阴两虚(比例为23%)、心肾阳虚(20%)为主。
结论 经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总体的变化不大,还是以气虚血瘀痰浊为主要的病机,但是术后的实证较术前减少,虚证较术前有所增多。
【关键词】PCI术后;中医证型;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2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以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为主,与之传统的外科相比,介入手术高效和微创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的一种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PCI术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指导中医治疗PCI术者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于是我们对最近2年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从而了解患者PCI术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特点,从而了解PCI术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及变化,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经PCI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72%,女性占28%,陈旧性心肌梗死为7例,急性心肌梗死为36例,稳定心绞痛为21例,不稳定心绞痛为36例,单支血管病变24例,双支血管病变47例,三支血管病例29例,左回旋支有59支,左前降支有85支,右冠状动脉有61支。根据胸痹心痛的诊断标准和辩证标准:按文献[1]方法。均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于PCI术前1天和PCI术后7天完成辩证。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内科学》[2]。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至少有一处且狭窄大于等于75%,并行PCI术者。PCI术成功,残余狭窄≤20%,血流达到TIMI Ⅲ级血流;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无死亡者为成功。中医病名及辨证标准参照2007年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3]。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标准,或者合并有重要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收集资料者,如恶性肿瘤、其他脏器衰竭等,或者因自身原因,如有神志不清或精神异常、自身经济原因、不能坚持调查等原因不能配合者;年龄18岁以下或者大于80岁者;妊娠期或哺乳妇女;PCI术中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结果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患者介入前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100例冠心病患者中,术前一天中医分型痰浊痹阻34例(34%)、心血痹阻28例(28%)、气阴两虚16例(16%)、气滞心胸9例(9%)、阴寒凝心2例(2%)、心肾阴虚2例(2%)、心肾阳虚9例(9%)。术后3天再次进行辩证,痰浊痹阻27例(27%)、心血痹阻14例(14%)、气阴两虚23例(23%)、气滞心胸7例(7%)、阴寒凝心1例(1%)、心肾阴虚8例(8%)、心肾阳虚20例(20%)。见表1。
3 讨 论
目前冠心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可能与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几年有这明显的增长趋势。监测人群自1998年-2015年内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增加,平均每年增加67%,男性患者增加了26.1%,女性患者增加了19%[4]。所以目前冠心病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但目前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是PCI和药物治疗等,而PCI术后并没有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只是将原本堵塞的血管,用支架扩开,且PCI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所以,冠心病患者在经介入治疗后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以及一些降脂、降压、降糖类药物防止再狭窄,常年的服用西药对患者身体的危害较大。而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辩证论治再配合西药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再次狭窄情况和生活质量。从表1中所示,PCI术前后基本还是以痰浊痹阻、心血淤阻等为主,但术后痰浊、血淤等实证较术前有所减少,而术后一些虚证的证型较术前有所增加,如气虚、阴虚、阳虚等。但患者术前后辩证情况总体的变化不大,主要还是以气虚、血瘀、痰浊等为主要的病机。所以此次研究的内容PCI术前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从而给临床PCI患者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此次不足之处,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样本数量太少且前后辩证间隔太短,不足以体现出差异。而且没有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和加入一些西医的客观指标等。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2.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冠心病中医辨证试行标准[S]中医杂志,1980,(8):46.
[4] 赵志宏.冠心病中医治疗学[M].8版北京:中国中医巧科技出版社,2013:43.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