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得到深入且广泛的应用。其通过大小循环环环相扣、层层落实,使得每循环一次质量就得到一次提升,实现了对整个作业过程的有效把控。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为理论基础,细致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同业者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建筑项目施工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工程质量不仅是指完工后的产品质量,同时也包括建设阶段的作业质量。二是,建筑工程因其显著的特点,致使对该类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满足明示的(如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施工图纸中做出规定的)或隐含的(如一般习惯),或必须遵循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一切要求。三是,在工程施工中,各参建方、监督方等,对建筑产品、作业过程或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应为动态的管控过程。由此,建筑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包含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几个阶段的质量管理。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有显著区别的,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主要是以质检专员对整个作业过程予以监督管理,对象单一,过程单一,活动内容也较为单一,并且只针对结果为导向,出现质量问题了才会采取措施去进行改善,容易導致质量管理的滞后性。而全面质量管理多注重各类容易导致出现质量缺陷的各个因素,例如人工、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等,并且会事先做好控制规划,用不利因素来做好质量控制的参考,充分做好事前控制,而且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全员参与,以及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质量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的深入和丰富,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手段,常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有:PDCA循环、三阶段控制以及构建标准质量体系等。
2.1 PDCA循环
应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时,整个过程通常划分为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总结处理Action)四个阶段。通过依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流程去对待每一个质量问题,可以有效形成质量管控的动态循环。
(1)P(Plan)阶段。第一,找出问题,制定计划。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施工环境、合同履行条件等等,找出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关键点,并制定超前的质量管理目标及处治对策。在该阶段,由于需要找出问题,所以要用到一些管理方法及管理工具来找到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根据大量的工程实际及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通常简称为4M1E因素。首先,人是工程质量的实施者、监督者、管理者及控制者,控制人的因素,即提高参与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质量意识薄弱等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其次,对施工机械也要做好严密的管理工作,包括设施的维护保养及进出场安排等,其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施工机具,通常其使用时间长、价格高昂且须专人进行操作等,所以在计划阶段要做好对施工设备的相关计划工作。此外,对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材料的采购计划、进出场安排计划、进场验收计划等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及培训,以便能顺利开展材料进出场及安装等工作。
第二,该阶段控制要点。该阶段控制的关键在于对施工方案的控制,要事先制定好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期内所要实施的技术方案,包括各分项工程的作业规范及具体作业流程等。并且,科学合理的组织措施、施工质量控制、质量阶段性验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是后续工作有序开展的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及项目质量都有着直接影响。
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几种,一是技术环境,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及建设期内的气象情况;二是管理环境,如工程项目的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及制度体系等;三是作业环境,例如工序的搭接、作业场所的布置以及工作面的安排及划分等;四是环境因素,由于建设项目生产周期长,会跨越较长的时间段,气象环境就较为多变和复杂,例如混凝土工程就会受到温度及湿度的影响,吊装工程会受到大风、暴雨的影响等等,所以,要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及周围的环境条件,对各类因素的影响都要做好预判,采取行之可行的措施予以规避和控制。
(2)D(Do)阶段。本阶段是整个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阶段,主要覆盖施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主意有:
第一,计划的部署和落实。根据上一阶段所做的各项计划及措施、预案等等,将整体工程计划进行细分,制定好每月、每周甚至到每一日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并确定工程质量标准。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例如例会、总结会、公告栏等进行相关任务及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信息传递的通常,整个项目进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重视现场督导。一方面要督促技术工人按照既定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保证常驻现场,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免造成工序混乱,影响工程质量。同时,还要从宏观上把控材料及机械等的安全疾患,对每阶段性工作与计划进行互相对照,及时发现问题,也避免造成的工期延误。针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及重要技术的实施,技术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完成交底工作,并且还要对上述部位进行重点巡查,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对于出现工程变更等特殊情况,要及时针对变更的要求对技术方案、施工方案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要做好工程资料的整编工作,保证工程资料的进度与工程进度一致,一方面保证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为后期工程资料的查阅、搜集、归档提供方便。 (3)C(Check)阶段。该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是实施质量检查,主要为自检、互检及专检。其中,自检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依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时,应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自检,一旦检查出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整改,坚决杜绝对问题不管不问的态度,避免留下安全隐患,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互检指的是各类作业人员之间要进行相互检查,避免因个人原因而出现的质量问题引起返工返修,造成时间及经济成本的浪费。专检指的是针对关键施工部位、关键作业环节以及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内容的检查。另外,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第三方监督检验,包括监理或相关质检部门,对未达成计划质量目标的,应予以返工及时整改。
(4)A(Action)阶段。在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及验收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与此同时,若出现了质量问题,也要及时做好整改、总结,吸取教训,做到未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未处理相关责任人不放过、涉及人员未得到教育不放过、未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事故处治应始终秉持贯彻“四不放过”原则,要让全员参与教育培训,严记事故教训,防止再出现类似安全事故。
2.2 三阶段控制
三阶段控制符合了全面质量管控的根本理念,重视了项目建设的动态管控。所谓的三阶段即是项目建设作业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其共同组成了项目建设质量管控的全程。
(1)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指的是于項目建设施作之前所开展的质量管控,其要点是将准备工作进行妥当。须在切实可行并能有效实现预期管控目标的基础上,事先进行细致、完善的质量管控计划的编制,并编制完善的施组或项目管控实施计划,作为一种行动方案,将建设质量的各项影响因素予以细致分析并进行有效管控。事前控制贯穿于建设作业的始终全程。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即是在施作全程之中予以质量管控,该阶段的管控也是全面质量管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该阶段的关键在于施工中对施工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管控,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各个工序质量进行严加把控。首先,质量管理人员应结合具体的质量目标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管控,并将各项质量影响要素予以动态管控,进而达成建设作业潜在问题隐患的有效把控;其次,加强每个工序环节的验收,发现问题的必须经过整改方可进入下一作业环节,尤其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指在建设过程完毕之后(一般即竣工),对于经过施工作业所形成的具备实际功能与实际价值的建设产品及相关项的质量予以有效把控,在该环节之中涵盖了对于质量管控结果的评定以及相关的处理修正过程。例如,在验收时,要进行观感质量验收,通过此项验收来对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从而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对管控目标予以分解,来达成对质量管控动态过程的把控,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质量管控方法。
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施工质量目标的分解,通过目标及方法的分解,方便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的做好相关措施。例如,可以根据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或者根据进度要求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
2.3 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要求在项目的建设全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标准管控体系来实现全面质量管控。在该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质量管控经过了从传统质量管控到统计质量管控,再到全面质量管控,最终实现综合质量管控。在目前全面管理阶段,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管控对象要全面、全过程、全部参与的,由此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企业首先要了解建设单位的诉求,要满足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建设单位明示及隐含的需求。及时了解业主及市场的反馈信息并将其纳入到自身质量要求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些质量要求。
(2)领导作用。建筑工程施工是项目经理责任制,所以对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在满足业主要求的情况下,构建并实践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制定达成质量要求及管控目标的措施,以及予以持续改进。
(3)全员参与。为了达成全面质量管控,须通过各项措施来激励和约束所有人员均参与到质量管控工作中来。
(4)过程方法。在应用质量管控体系时,ISO9000族标准构建了一个过程模式。在该模式中整个体系被分成了4个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控、产品实现、测量检验、分析改善,透过描述其之间的联系,以信息的反馈来确定满意程度进而对质量管控体系的效果予以评定。
(5)系统管理。通过设定质量目标,并将其与质量管控的过程加以联系,以利于达成质量管控目标。
(6)持续改进。在质量管控的全程之中尽可能地去找寻潜在问题并予以解决,形成良性循环。
(7)分析质量环。重视质量管理全程中各类对应数据的收集,对这些数据予以统计与分析,并探寻出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与改进方式。
(8)互惠互利。施工单位不应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为了实现与参建各方的互惠互利关系,而共同实现质量目标。
3 结束语
作为科学而常见的一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其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通过确立全员目标、有效调动全员参与,实现全过程全项目动态管理,使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有了质的飞跃,在施工环节,参建单位要加大重视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及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光辉.对建筑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3,(24):58-59.
[2] 杨晓梅.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222,244.
[3] 程贤杏,程丹.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85,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