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学因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成绩,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需要在追求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直观美的运用
  从直观的美学因素看,教学中的美包括教师的仪态美、板书的形式美以及教学的环境美等方面。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同时也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某种外部感情形象就是教师仪态美。教师的仪态美有静态美和动态美两种表现形式。静态美是指教师的着装服饰,教师的着装服饰往往是学生们私下议论的话题之一,因而我们要注意服饰是否适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性,要作好学生的典范。动态美是指我们在教学中举止大方、姿态自然、表情可亲可敬等所表现出的美。
  板书是教学中的书面语言。优秀的板书常具有结构美、线条美、文字美及色彩美等因素,在学生眼中它是一幅幅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圖案,因而他们会如获珍宝似的将之珍藏起来,在复习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拿出来欣赏。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板书,通过板书设计的形式,就可以从空间的布局、线条的组合、色彩的变化等角度,让学生从视觉渠道上找到审美的情趣。
  教学环境是我们在审美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会学生学会接纳和欣赏我们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积极审美的兴致,使之受到教学环境美的陶冶,心灵得以净化,长时期地获得审美所带来的不同切身体验。
  二、表述美的运用
  教学中表述性的美育因素包括教师的语言美、教师活动的节奏美等方面。
  教师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述的准确、恰当和生动。教师在语言锤炼的基础上注重语言表述的生动活泼,优美典雅,并且还不乏机智和幽默。既神采飞扬,又耐人寻味,努力做到每一词每一字都闪烁着智慧和灵感的光环;二是语言的美。语言的美是由教师的音高、音量、音速、音色等因素和谐地结合才能产生的。教学语言的音高、音量、音速应有一定的控制范围,若超过了该范围,则会成为噪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它的节奏是构成教学美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好以下三种节奏:一是声音的节奏。也就是口头语言所产生的节奏;二是板书的节奏它包括板书形式所产生的节奏,文字书写的节奏以及字、图和黑板所组成的节奏,板书出现频率所产生的节奏等。板书的节奏与教学的节奏各有不同的优势,两者应相互配合。三是教学内容流动时所产生的节奏,即在一定时间内所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的详略、重难点、组合及布局所构成的节奏。要想使教学内容的流动产生节奏美感,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合。不能产生由太多信息组成的堆积感,由教学进度太快而形成的急促感,由信息量太少而导致的空疏感。只有合理的建构教学内容流动的节奏,使之疏密有致,才能产生特定的教学魅力,才能达到我们预期所制定的教学目的。
  三、氛围美的运用
  氛围性美育因素包括课堂双边感情交流的和谐美和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意态美。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既和谐又活泼,既紧张又有序,既庄严又亲切,既有竞争向上的意识又不失团结协作的情调。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氛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创建课堂内双边情感交流的和谐美。教师与学生,讲授与学习之间,不仅只有知识信息的流动,还伴随着人格、情操、情绪的交流,形成了一种情绪共振的和谐美;二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与教师的各种心理能力相互协调,认知与情感也可以相互激发。教师在思维高度活跃中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就会为真理的力量所震撼,被教师的言行所激励,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四、系统美的运用
  教育改革发展到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运用智慧教学系统进行教学,系统的设置解放了老师部分繁琐的工作量,很多功能的运用让老师们更精确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通过系统在后台统计生成的数据,老师们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培优辅差工作的精准落实。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系统向学生推送不同的资源让他们随时可以观看想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会享受到学习中的无穷乐趣。我们在系统中留下的工作痕迹都将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轨迹自动形成学生的学习档案,这不失成为一种超强的纪实美。
  五、教材美的运用
  教材本身的内容是学生认识的对象,也能成为他们审美的对象,因此,揭示和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使之成为审美对象,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知识的真谛。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艺术美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直观性。教材中大量的照片和插图,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浓缩于书本限有的空间,使学生窥斑见豹的了解自然界的美,从而激发了向往大自然的热望;二是简洁性。如教材中的“寄生”、“寄生虫”、“寄主”及“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无论是概念还是叙述,都表现出高度的简洁性;三是协调性。协调性包括各部分在内容上的协调。教材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植物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动物体以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无不显示出协调美。
  六、教学仪器美的运用
  教学仪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学生加深认识的对象。教会学生使用和观赏教学仪器是推动实验普及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挖掘教学仪器中的美学因素使之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学仪器所蕴含的自然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观性。我们所使用的仪器或采用了真实照片,或用生物遗体或仿真模具制作而成。它们将丰富的自然界浓缩于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以点带面地了解自然,从而加深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写真性。实验室中的模型、标本无一不是源于自然界经过人工仿造,设计加工制作的。它们或放大或浓缩或运用科学技术保存了原始痕迹,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真真切切地刻录下来,使学生对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是丰富的。教师若能在教学实践中善加运用,就能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使学生在审美的体验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