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张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具有张力意识,既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语文课堂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与共生。为此,从挖掘语言特色品味表达妙处、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学习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言特色;网络资源;迁移运用;张力
著名特级教师王晓春曾指出:“精致语文追求‘精彩’‘致远’的境界,没有张力就没有致远与精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张力意识,既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即语文课堂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与共生。
一、挖掘语言特色,品味表达妙处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语言特色,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师要善于发掘语言训练的点,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涵泳,品味表达之精妙。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运用和词语的准确使用,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开联想,深刻感受。
教学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黄果树瀑布是一部杰作。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作者于移步换景中听到的美妙的瀑布声。我以一个主问题——“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切入,让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的感受。学生起初感受到声音的“响”。在深入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飘、拂、涌、盖”这几个动词,又抓住了“微风拂过树梢”“ 像潮水般涌上来”等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这声音的奇妙有趣,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品味声音之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瀑布的形态,我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展开联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料之外,她说:“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顺势利导:“‘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学生说:“非常长。”我继续追问:“那黄果树瀑布呢?”学生:“是一匹宽幅白练。”在语言的比较中,学生把握了两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瀑布泻落的环境,青山环绕、树木葱茏,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瀑布显得格外洁白,晶莹,充满活力与生机。
在本篇散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变品词析句式的理解式阅读为整体感悟式的欣赏式阅读。学生在欣赏式的朗读中,在脑海中映射出一幅幅秀丽壮美、有声有色的瀑布图。此时此刻,当我通过网络,在线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时,学生有意识地将文中的瀑布、想象中的瀑布与现实中的瀑布进行对照,并赞叹作者语言的表达之妙。
王尚文教授强调:“以读(阅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它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是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
二、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的时代,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环境之中。曾听原上海市奉贤区倪闽景副区长做了题为《知识的形状——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创新》的讲座,我从中深受启发: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是半成品的知识,迭代学习是非精确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迭代学习的方法;其次,语文教学应该用“大语文”的教育观来审视。
以《长江之歌》为例。课上,我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在浓厚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多角度地了解长江的实践:有的学生上网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与文字资料,知道长江的位置、流域、气势等;有的学生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词中感受长江的源远流长、恢宏气势。学生们对长江多角度的审视,使得他们对于长江的认识丰富、深刻、真切、立体起来。这更拉近了学生与长江的距离,使得长江变得亲近起来,也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不能囿于教科书,应该伸向资源丰富的网络时空,伸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学习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进而凸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语文教师要提高语用意识,使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悟得习作的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学会表达。
以《广玉兰》这篇状物散文的教学为例。此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及叶片的独特,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含蓄而又精准,活泼而又清新,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我设计了三个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环节:(1)交流分享,品味语言运用之妙;(2)点拨引领,提炼文本语言特色;(3)迁移运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前两个环节的教学,为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习了课文是如何描写广玉兰花之后,我以太仓恩钿月季公园的月季花为观察对象,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学生写道:“……它有艳丽的红色,还有圣洁的白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相得益彰地融合在它身上。艳丽的红色染红了花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荡开了人们心的涟漪,让人忍不住为它沉醉。圣洁的白色如玉一样温润细腻,用它洁净的光环笼罩着花蕊。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位倾国倾城、亭亭玉立的女子……”精准的语言把这朵月季花色彩的特点描写得很生动,引人想象。
再如:“你看那一朵月季花,说它纯白吧,又似乎透着一股淡淡的黄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它就像一位美丽的雪中仙子站在那儿,深情一笑,便令人陶醉其中。”“那一朵刚刚绽放两三片花瓣的月季正向我们展露它那甜美、纯洁的笑脸。那笑容仿佛成了三月的和风,荡漾人心。”实践表明,课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的词句,孩子们都能灵活地用到对月季花的描写中,包括文本的语言特色,也能恰当地体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初显成效。
课堂上,有的同学还展示了自己发布在班级QQ群空间的月季花照片,引来很多羡慕的眼光。我灵光一闪:何不把同学们写的这些优美的语言配在月季花照片下呢?我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同学们纷纷为自己喜欢的月季花配上优美的文字,还不忘给其他同学的文字点赞或点评。后来,家长们也加入进来了,有的送“鲜花”,有的送“掌声”,还有的送一串大大的“赞”。一天下来,QQ空间照片的浏览量、点击量、点评率连连攀升。与花同居,生活也会溢出芬芳。在点赞的日子里,学生写作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他们在迁移运用中,活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思维方式,生成了自己玲珑的语言。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课堂上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充满语言的张力、生命的张力。构建充满张力的语文课堂,我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奚春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