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内涵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层次,没有本科院校内涵的提升,就不会有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是推动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外部政府资源及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内涵式”教育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
  湖南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历史渊源已久,具体可追溯到1988年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自2003年来,湖南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2017年发布的信息显示,湖南省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到了26个,约占全国的2.09%[1]。尽管与东部黑、沪、苏、京这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整个中部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这也标志着我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态势现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1、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现状及特点
  1.1发展机制较为灵活,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
  在良好政策环境的引导下,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办学组织性质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增多,且由于二者在设立条件、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二者之间的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2]。从学生的教育管理来看,二者多采用国内外相结合的手段,如“3+1”、“2+2”等,学生在求学期间可以在双方高校开展多种混合机制的分段式学习。从运行机制上来看,主要包括独立法人设置、非独立法人设置、二级院系设置特设班级设置这四种模式,举办方通常须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申报,以区分设立机构与母体存在的关系。从文凭授予权限的角度看,主要是单学位模式与双学位模式,多数会颁发双文凭。
  1.2办学积极性有所提高,人才培养呈现规模化
  当前,我国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正在大量增加,机构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截止2014年底,湖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约占本省普通高校的12%,办学项目及在办项目接近60个,在校生也已突破千人大关,在职教师、行政人员、毕业生人数、出国留学人数都在同步增多。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专业设置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自中外合作办学开展以来,湖南省本科层次高校相继开设的合作办学专业包括11个工商管理类、9个经济学类、7个理工学类、5个信息技术类及2个外国语文学类等。合作办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人才效益也随之呈直线上升,作为直接受益者,学校和外方都将取得巨大的办学效益。
  1.3合作对象多元化,优势学科成为主流合作方向
  纵观当前湖南省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不难发现合作对象多以欧美及亚太发达地区为主,这也充分体现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科研方向緊跟世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客观事实[3]。随着专业设置类别的增多,优势学科逐渐成为吸引外方资源的主要因素,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大学所举办的最多的中外合作项目都涉及教职类及工学门类。总体而言,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科领域现已全面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岗位需求,尤以机械电子、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化工仪器等热点专业更为突出,客观上来说,优势学科成为合作办学的主流方向是利于“强强联合”人才培养局面的形成的。
  2、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优质资源引进不足,办学质量难以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就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要知道世界一流大学无疑是全球最优教育资源的集中地,因此,在探寻中外合作办学之路的过程中,必须以引进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基本导向。然而,从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现状来看,显然存在优质资源引进不足的问题,多数区域都未能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另外,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质量也良莠不齐,育人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包括专业设置重复、高层次合作项目偏少、监管力度较低、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形成、教学内容缺乏实质性改变与创新等[4]。很多不具备资质的国外教育单位涌入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给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2.2高层次合作项目偏少、教育特色难以打造
  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端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与输出基地,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就目前来看,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层次依旧偏低,相对而言高水平的机构项目明显较少[5]。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湖南省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的“211”工程及“958工程”高校还不足全国普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总数的10%,举办项目所占总项目的比重也十分低,在加上很多项目都是地方高校开办的,受资源及条件的限制,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整体声誉等方面,合作办学的机构项目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示范效应不够明显。另一方面,多数项目比较缺乏自身的特色塑造,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使得项目核心竞争力降低。
  2.3“连锁店”式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优质生源”较为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的低门槛使得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乱象重生”,境外高校“连锁店”式办学趋势日益明显。部分外放教育机构一开始便报着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营利手段的动机,除了湖南省外,还在国内“广撒网”,分别于不同的地区开办众多合作项目,致使中外合作办学社会效益受到负面影响。此外,一些本地院校也以统一专业分别于国内其它地区的高校开办多个项目,甚至在研究生、本科等不同层次举办多个类似项目,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还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直接无视办学规模及招生计划,一味的强调扩招,忽视生源质量,很多合作办学项目都因此难以成功开展。“优质生源”的欠缺从根本上影响了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吸纳足够的优质生源作为基础,因此,湖南省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还需在这方面予以重视并加大投入。   2.4办学定位不合理,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矛盾
  随着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设立机构及项目增长速度加快,其中就存在一些高校盲目跟风、办学定位不合理的现象。此处所说的办学定位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办学目的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部分高校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缺乏科学的调研与论证,且合作双方或者某一方根本不具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是办学机构及合作办学项目在高校整体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大多数机构项目均以某个单独管理运行的二级院系或者学科专业的形式存在,高校通常难以准确界定这些机构的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甚至无法处理好项目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发展关系,这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相违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
  3、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3.1加强地方政府的宏观引导,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以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依托。从国家层面来讲,教育部门应首先树立制定国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机制的战略方向,系统的、全面的总结发展现状,明确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及重点,注重区域间的办学层次结构关系与体量分布平衡,为各地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6]。就湖南省政府而言,应当根据国家的政策引导,细化本区重点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打造区域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教育特色,制定适宜本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方案,结合现有资源,重点围绕打造优势品牌机构及项目,从规模、外延入手推动当地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还须进一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估机制,发展独立的、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建立差异化评估认证指标体系,改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办学定位不合理、管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3.2加快学术团体及行业协会建设,深化合作交流与服务
  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专业领域人员、师资人员对此展开了一些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现象。中外合作办学要想实现“内涵式”深入发展,就必须从学术理论方面重视起来,加强建设地方性学术团体及行业协会,成立中外合作教学办学研究委员会、中外合作教育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等,如厦门地区宁波诺丁汉大学便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及研究会。为此,湖南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与当地本科层次高校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从政策、资金等多维度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组织的建设提供必要支持,积极发动中外双方管理人员,以理论创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育人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服务与当地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
  3.3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层次合作机构项目比例
  应对鱼龙混雜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当地本科院校在选择合作办学对象时,必须加强对外方主体的各方面考察。坚持合作双方办学层次、教育水准基本对等的原则,甚至可以提出对方本学层次及水平高于我方的条件,适当的抬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门槛,切实保障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在确立合作办学对象后,要明确双方的合作办学发展方向,将重点从“量”转移到“质”上面来,突出强化内涵的质量建设,最大限度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外方的先进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这既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当地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更是合作办学发展到更好阶段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本科高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推动当地中外合作办学结构层次形成合理搭配、多元发展的格局[7]。
  3.4因地制宜探寻多元化发展路径,打造当地特色发展品牌
  与传统的“老牌”重点高校相比,大多数本科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始终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特色合作办学项目成为诸多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全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为此指明了大致方向,当地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与实际,因地制宜探寻多元化发展路径,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创造自身的优势,孕育特色品牌,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品牌教育特色,激发品牌效应。向东部省份看齐,吸取“云南模式”、“上海模式”的成功打造经验,以培养国际化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基准,积极顺应外资企业的岗位用人标准,在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发展国际协同创新,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发展模式,根据欧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及现代大学新型机构组织形式,建立切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特色化、多元化中外合作办学长效发展体制。
  3.5资源协调发展,注重开展境外办学
  尽管在国家政策及社会形势的积极作用下,湖南省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在近年来逐步呈现出规模可观、模式多元的发展态势,但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当前的资源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加强重视“引进来”,实施全方位的引进战略举措,吸引更多外方优质资源的加入。由于我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发达的高校而言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现阶段的改进手段主要应以学习与借鉴为主[8]。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故步自封,相反的是要为以后的“走出去”做准备。另一方面,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逐步增强,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步变广,这为国内高等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厦门大学、苏州大学等相继在马来西亚及老挝设立了分校,湖南省本科院校在注重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与现有优势,适当的探寻“走出去”的新路径,实现二者之前的有机结合,扩展本科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提高本科层次合作办学质量及效益。
  4、结束语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省本科院校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在政府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准,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利用好中外合作办学这一途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冲.“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125-128.
  [2]李阳.区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特点与发展定位[J].重庆高教研究,2018,6(02):27-37.
  [3]夏辽源,曲铁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154-160.
  [4]陈丽萍.“一带一路”激活中外合作办学大市场[J].中国外资,2017(01):44-46.
  [5]郭艳利.内涵式发展战略布局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6(08):104-107.
  [6]罗伟明,郑莹,黄晨.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援助模式与机制建设[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06):498- 502+506.
  [7]郭强,周南平.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剖析与路径反思[J].学术论坛,2014,37(10):157-162.
  [8]李长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03):270-2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