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价值观的小精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今,大多教师出身的校长到一线上课实属艰难。各种压力已经让作为校长的我们精力几乎耗尽。但身为校长还是应该坚持上各种类型的研究课。因为我喜欢语文教师的身份,喜欢因教语文而去阅读经典,靠近那些伟大的灵魂。这灵魂当然还有书以外的、课堂上最纯粹的孩子们。所以,我还在坚持着。
虽然不能一直带一个班,可是走进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与学生对话,这种对课堂的敬仰,以及对专业经历充分“具身”的体验和深刻感悟积累而成的“校长感”让我很有感觉。尤其是,校长引领教师,从现在这个地方走向我们国家、民族未来期待的那个地方,这种价值观的塑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嘴巴上。那么如何缩短嘴和脚的距离呢?
答案只有一个:回到课堂现场,带着儿童学习语文,阅读经典。
经典的童话里住着一些美好的价值观精灵,我们要去寻找、去挖掘。例如,教学《神笔马良》——课堂上,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大官贪财,马良给他画了一座大海中的金山,最后大官自己害死自己的故事,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塑造。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一个细节触动了我。
课堂预设了一个思辨性问题:“谁家没有耕牛,马良就给他画——誰家没有石磨,马良就给他画——赌博的懒汉们没有赌具和赌注,马良就给他们画——”前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回答“耕牛和石磨”。然而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惯性地答出“赌具和赌注”。
听课的老师全笑了。可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觉得善良的马良就应该是有求必应的。他不是用神笔帮助穷人吗?我没有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马上静下来,小组讨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他们皱眉、摇头、摇手、跺脚,那种急切让人由衷地欣喜……突然间,有学生喊“给他们画锄头,让懒汉劳动”,“给他们画手铐,因为赌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人”,“给他们画一个牢房,让他们接受惩罚”……
学生有了价值观的是非判断。有了这样的判断后,我继续追问,“如果马良给懒汉画赌具和赌注,这支神笔还神奇吗?”
沉默之后,热烈讨论出的答案不言自明。人性里,谁不希望有一支笔能心想事成、不劳而获地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马良有梦想要为穷人画画,他有志气,坚持不懈用木棍、用木炭画画,感动了白胡子老爷爷,才有了这样一支神笔。所以,善良是有原则的,这里的善良,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惩恶扬善。这,便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精神传统。
这让我想起当今的现实,不劳而获,急功近利,梦想就在欲望的价值观错乱中。此时,遇上这样一个老故事,是一种“唤醒”和“激活”。我看到的是深深植根于人们心灵深处的有锋芒的善良。作为教师我们何其有幸,能用自己的言行开启学生内心的精神!又该何其谨慎,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些精神的种子。
故事的开头就交代,马良拥有美丽的愿景和向上的志向,但却被无情地赶出学馆,马良不断地追问“为什么穷孩子不能拿笔,连画也不能学呢”?然而贫穷没有限制住马良,反而使得他在勤学苦练里打造了一颗善良的灵魂。马良的画笔太神奇,他可以用画笔为自己创造无尽的财富,也可以通过画笔借大官的手为自己赢得至高的地位和权力,但马良却始终选择帮助穷人,在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抉择中体现的是马良金灿灿的心。也正是这份善良,才让马良在与恶的抗争中获得果敢的力量与非凡的勇气。
子曰:绘事后素。这句话说的是绘画要“先勾线,再施以五彩”,先拥有素净的底稿,才能绘制炫目多姿的画卷,推而论之,个人的成长亦如是:一个人要有纯净的精神底色,才能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关键正是看这部作品能给孩子们打上怎样的精神底色。而这背后站立的一定是用温暖和爱心沉淀一生的教育者。一个个教育者“马良们”,把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紧密结合,熔铸了民族精神,传递了民族自信。
愿我们和儿童在阅读的课堂里一起成长,让课堂产生思想,让心里住上价值观的小精灵。绘事后素,在课堂上的价值引领中,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之“道”也就不远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