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审美教育是高中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的高中音乐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严重地违背了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本文针对当前的现状,对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相关环节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23-02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促进人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高中音乐教育是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感知是高中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但是,在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价值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被动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背道而驰的。
一、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确立
目前的高中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课程真正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整堂课就是机械的反复教唱。试想,教唱的歌曲要是学生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不够好听,旋律也不是很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了。再说音乐鉴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
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组织教学——激起学生音乐审美的渴望
组织教学是师生间达成和谐的审美情感交流的关键阶段。当学生进入一种美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美的旋律和美的形象,学生的审美渴望才能激发。
(二)基本练习——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良好开端
基本练习是牢固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使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良好开端。例如:在学习《非洲歌舞音乐》时,教师可根据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用不同的动作代表不同音符的时值,让学生理解不同时值音符的快与慢,从而感知理解节奏美。
(三)新课教学——让学生由感知美上升到探索美
新课教学的各种环节都渗透着音乐审美教育。例如:在學习《丝竹相和》时,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熟悉的广东音乐《步步高》旋律,可勾起学生良好的心态体验——审美心境。当民族乐队演奏旋律时,学生对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族乐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的音乐风格会更进一步诱发学生探索音乐美的强烈欲望。
(四)巩固练习——培养学生主动的表现美、创造美
巩固练习是教学双边活动最有趣的阶段,也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感知美、探索美、表现美、向创造美过度的艺术阶段。例如:在学习《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时,《星星索》优美、动人的歌词把学生带入了托巴湖美丽的情景中,教师可引导男同学用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为歌曲伴唱,指导女同学随着节奏和歌词内容做划船时起伏摇荡的形体动作,让全体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氛围中,使学生在理解美的基础上进行了审美创造。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252.htm